通膨压力加大 中国调整货币政策不可免

标签:

【大纪元8月1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郭萍英上海特稿)中国于十三日公布,七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率竟高达百分之五点六,对照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对物价持续走扬的忧心,北京重新思考并调整货币政策已势在必行,稳定物价恐怕是中南海领导人当前的要务,以免因物价飞扬而引发社会与人心的动荡不安。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七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百分之五点六,不仅创下十年来的新高,也高于六月份的百分之四点四涨幅,更远超过百分之三的目标值,显示物价飙涨的情形并非空穴来风,甚至比一般预期来的严重许多。

近年来,中国大陆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带动股市与房地产价格的走升,影响所及,物价也水涨船高,步步走高。面对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隐忧,北京展开一连串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希望缓和甚至是压抑物价不断上涨的趋势。

不过,事与愿违,统计局每个月公布的统计资料均显示物价水准非但未能趋缓,反而愈走愈高。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第二季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就明显流露出对中国大陆通货膨胀问题的担忧。人民银行分析指出,当前物价的上涨并非仅是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的影响。换言之,物价之所以上涨有其结构性等诸多的因素存在,而这将促使通货膨胀风险趋于上升。

根据人民银行的分析,这一波物价上涨其实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成本推动的因素,也有需求拉动的因素,当然还有结构性因素,彼此交互影响,一环扣一环。正因为物价上涨所引发的通货膨胀问题有其严重性,北京因而采取一连串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但成效显然不彰,而这也正好凸显此次通货膨胀问题的复杂性。

有些专家认为,剔除食品等因素外,中国大陆的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只有百分之一左右,因此通胀压力并不大,大家不必太过担心物价会失控。

不过,一向低调行事的人民银行一反常态的直言,就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分析价格形势时,不应只关注剔除食品的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对食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也须予以足够重视。

人民银行甚至认为,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或维持高位,是会增加居民的生活成本,并诱发高通胀的预期,因而可能导致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此外,当前中国的食品价格上涨与粮价上涨关系密切,而粮食价格上涨除了受气候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外,还与耕地面积减少、务农劳动力减少和工业用粮快速增长有着密切关系。人民银行这次务实及理性的分析点出了一般学者专家在思考经济问题时通常不愿碰触的一面。

到底中国大陆的物价及通货膨胀有没有问题以及问题严不严重,一些敏感的人士发现,最早北京设定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率目标为不超过百分之三,但最近的一些谈话中已很少提及百分之三的目标值,而是放眼全年不超过百分之四、全年控制在百分之四等等。

对此,专家们表示,经济由偏快转向全面过热的特征将在价格方面得到体现,鉴于通胀压力不断加大,货币政策应该将稳定物价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换言之,以往中国大陆的货币政策主要考量如何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在经济发展到一个阶段,甚至可能出现过热,或是已经出现过热时,货币政策势必要做一番调整,以因应新的形势。

一些专家们认为,面对不断突出的通货膨胀压力,特别是广大民众对物价飞扬的抱怨声音,北京可能会加快升息与升值的脚步,借此压抑物价的上扬及缓和通货膨胀的压力,“以升制升”的政策可能是近期内施政的主轴。

中国保监会刊登的专文中引述申银万国证券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的话表示,目前这种价格上涨的态势已经对居民消费意愿和投资意愿产生影响,而物价和民生最息息相关,因此必须把防止通胀和稳定物价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安信证券高善文也认为,人民银行提出要关注整体CPI而非核心CPI,似乎暗示如果整体物价水准继续上涨,人行可能仍然倾向于加息,因为加息能够降低大众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而且还有助于改变负利率的情况。

除此之外,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价格上涨压力,而人民银行在第二季的货币运行报告中就提到,本国货币的升值有利于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由此可看出人民银行对于解决当前物价上扬以及通货膨胀等问题的对应之道,其实是早已成竹在胸。

中国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七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率无疑引爆了各方所关注的物价及通货膨胀等问题,接下来就是北京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调整货币政策显然已是不可承受之重,势在必行。至于怎么做,到底是升息或者升值,甚至相互为用,就看中南海领导人的智慧与抉择。

相关新闻
三月十二日欧美财经要闻
渣打:台湾明年有通膨隐忧 央行将再升息
中国经济疲软 访港内地游客变得精打细算
上海推住房“以旧换新” 经济学家指作用不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