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要闻

印度被揭曾助缅叛军:双方互动升温的尴尬事

【大纪元8月17日讯】(亚洲时报 Jessicah Curtis撰文/杨洋编译)近年来,印度和缅甸的双边关系得到了全面提升,特别是军事合作和投资贸易的交流越趋频繁。不过,印度法院继续审理1998年“水蛭行动”(Operation Leech)案件的举动,仍然是两国外交发展当中的“芥蒂”。

10年前,印度国防部声称抓获了一帮“国际枪支走私集团”,并指他们与缅甸的阿拉干族(Arakan)及克伦族(Karen)反政府武装有关。但是这一案件的后续调查发现,却屡屡让印度国防部陷于尴尬境地。

迄今为止,关于“水蛭行动”事件的细节始末仍不清楚,不过一些在案件审理期间出席旁听的专家却透露,案件的真相似乎站在被告人——克伦族联盟(Karen National Union,KNU)和阿拉干民族团结党(National Unity Party of Arakan,简称NUPA)的这一边。

事发于1998年2月8日,地点是印度的安达曼群岛。被告的叛军成员在辩词中指出,他们当晚在从泰国南部购买武器之后,依约前往印度的“着陆岛” (Landfall Island),与印度军方及情报官员会合的。当时,他们是要将一批价值200万美元的军火运到小岛上,他们指某印度情报官员承诺,在小岛上为其提供军火仓库。

辩方表示,该名印度情报人员多年来一直暗中提供类似的协助,但是就在案发当日情况发生了变化。不知因何原因,就在他们登陆后不久,6名NUPA的领袖即刻被印度军方逮捕并押走,而同行的另外28名叛军,则被分开关押。这便是被称作“水蛭行动”的情报圈套事件。

根据辩方证词,叛军成员在被捕后不久,便听到了远处响起的枪声,而被带走的6名NUPA领袖则下落不明。其余叛军成员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被关押了9年时间,直到2004年底,印度中央调查局才对他们作出正式起诉。

据报导,这些年来,中央调查局和国防部一直围绕着本案的审理而争执不下。有分析家认为,印度当局企图隐瞒事实真相。

到后来当局终于把案件移交加尔各答法院审理,几名同意为被告辩护的律师均表示,他们遭到了一些政府官员的骚扰,并且无法与被告人接触。其中一名辩护律师瓦桑达(T Vasandar)更是神秘死亡。

与此同时,由于证据不足,中央调查局被迫撤消了指控叛军分子企图袭击印度的罪名。辩方首席律师阿加瓦尔(Siddharth Aggarwal)表示,控方在庭上无法拿出一些关键性证据,例如事发当日被收缴的军火等。他还批评法院允许控方通过视频,传召3名参与了“水蛭行动”的军人,但他们却未经过辩方律师的询问。

阿加瓦尔说,他的当事人的辩词很简单:“他们是受印度官员之邀前往着陆岛的,印度官员承诺向他们提供武器,反抗缅甸军政府。”不过,印度检方则极力否认,表示印度军方与被捕叛军组织的唯一接触,只是为了设下这个圈套。

印军与这两个缅甸叛军组织,究竟有没有深层次的联系,这仍然是个争议性问题。不过本案在审理过程中的各种发现,却对新德里当局的外交形象带来了灾难,尤其是印度与缅甸军政府的多个大型合作项目,已进入谈判的关键时期。

倘若印度当局在1998年抓获缅甸叛军成员后,立即就开始审理,那么问题还不至于这么严重,因为当时新德里还没有向缅甸军政府展开友善的外交政策。当时的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George Fernandes),不仅公开支持缅甸的民主运动,而且还在自己的住所内,为流亡的缅甸学生团体提供避难所。

如今印度大力奉行的“东望”(Look East)外交政策,其中一环是确保得到新的石油供应来源。而“水蛭行动”案件的审理,却反映了中印缅关系当中的矛盾性,同时也说明印度没有完全放弃以往暗中支持缅甸民主、反军政府运动的政策。

印度政府在90年代末开始转变立场,与缅甸军政府进行接触,目的是为了遏制中国对邻国日益增强的影响力。缅甸当局允许中国在缅甸位于印度洋海域的可可岛(Coco Island)上建立军事监听站,这让印度军方深感焦虑。

印度的新对缅政策,虽然违背了之前印度支持缅甸民主运动的政策,但是却为两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和战略利益。在过去,缅甸军政府只能依赖中国,寻求军备、援助及贸易,但现在它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据官方统计,去年印缅双边贸易总额达到6.5亿美元,使印度继中国、新加坡和泰国之后,成为了缅甸的第4大贸易伙伴。

另外,印缅两国的军事交流也大大加强。近日印度多位国防高官抵达了仰光进行访问,而缅甸将军丹瑞和貌埃出访新德里,也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印度为缅甸提供军备,而缅军则为印度打击那些活跃在两国边境的的分离主义武装组织。

印度向缅甸出售了广泛类型的军备,包括侦察机、T-55坦克以及105毫米口径的炮弹等等。在缅甸军事实力增强的同时,国际人权组织则指出,对缅军售无异于帮助缅甸镇压那些争取民主的叛军组织。

另一方面,印度正积极向缅甸当局,争取阿拉干邦近海Shwe气田的开采权。同时在争取该气田开采权的,还有中国。据报道,印度上周还提议协助缅甸,在阿拉干邦兴建一个主要港口,以加大石油出口量,希望以此来打动缅甸当局。

有政治分析家指出,“水蛭行动”一案所披露的案情,使得印度在与缅甸的谈判中处于不利位置。KNU和NUPA这两个叛军组织都在庭上指称,印度情报人员多年来一直在为他们提供协助。

一些曾在缅甸西面边境实地考察的独立调查人员,向《亚洲时报在线》透露,从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印度情报机关花了不少时间,与缅甸的反政府武装建立关系,并多次向阿拉干及钦族的叛军组织提供了后勤支援。

KNU组织干部David Htaw指出,“如果审讯拖得太久,印度军方与缅甸叛军之间的关系就会败露……所以他们才会杀死了那6名叛军领袖,因为他们知道得太多了。”

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Policy Research)战略研究教授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认为,从总体来看,印缅关系的升温势头,预计不会受到案件的打击。他说,缅甸军方由于压制民主而一直遭到国际社会的指责,因此与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搞好关系,是缅甸求之不得的。

“无论如何,两国关系都会继续往好的方面发展,”他说。(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