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长廊

日本顶级拓本展 中国悠久汉字现风华

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28期【艺术】栏目

“拓本的世界──三馆所藏善本碑帖展”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三井纪念美术馆,以及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三馆已完成两个半月的联展,囊括日本国内拓本收藏精品的绝大多数,可谓日本顶级拓本展,展出三位收藏家近二百件珍藏品,展现中国五千年文明中汉字的风采,其中包括连中国都没有现存的唐、宋时代珍贵拓本。

所谓“拓本”就是以石、木、金属为材料,刻上文字或图样,然后用纸盖在其凸凹部分,再用墨汁涂染即成。将古人的文字以拓本方式流传至今,无论是从对汉字变迁的考证,还是对已丧失的史实的流传,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一位年轻的动画创作工作者跪在王羲之《黄庭经》前,正一丝不苟的临摹。在使用现代西方科技手段、现代的思路的工作中,他特别想学习东方的思想,希望从这个角度找到创作灵感。

众所周知,中国文字的诞生可追溯到纪元前,然而,在中国书法史上,就连独占鳌头的王羲之(三二一~三七九年,或三○三~三六一年)的笔迹,却也只能见到唐代以后的。唐拓孤本《孔子庙堂碑》、宋拓孤本《娄寿碑》以及仅有四本的宋拓《西岳华山庙碑》这些范本则是极稀有的拓本,连现存原碑都没有了。



王羲之的《兰亭序》皇开本(宋拓)。

三位收藏家中,高岛菊次郎(一八七五~一九六九)是对日本制纸业有极大贡献的实业家。五十岁以后,他开始以老子、庄子为重点学习汉学,从收集中国书画到亲自作画、篆刻,亦以鉴赏家闻名。一九六五年,高岛将三百多件书画收藏品寄赠东京国立博物馆,其中三十四件于本次展出。



唐拓孤本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是清代末大收藏家李宗瀚的绝品“李氏四宝”之一。

三井高坚(一八六七~一九四五)历任日本近代三井财阀的要职,三井纪念美术馆收藏其收藏的近千幅拓本,本次展出八十幅。其中以清末大收藏家李宗瀚的绝品“李氏四宝”中的三宝为鳌头,即唐拓孤本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唐拓孤本褚遂良的《孟法师碑》、唐刻石《善才寺碑》,另一未展出之宝为隋刻石、丁道护书《启法寺碑》。

 



《钦定重刻淳化阁贴》(清拓)。

中村不折(一八六六~一九四三)是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创始人,既是画家,又是书法家。他的收藏品总数在一万件以上,其中碑帖类占约二千件。特别是汉代的隶书和北魏的楷书拓本,以质和量而言,都最为丰富。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天下第一本(宋拓)。



颜真卿的《东方朔画赞碑》 〈宋拓〉。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明内库本 〈宋拓〉。



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小本‧旧拓〉。

本次展出拓本的总量中以书圣王羲之为最,其次是欧阳询,再是颜真卿,其他则如虞世南、柳公权、褚遂良、李斯等的少量作品。



《石鼓文》〈明拓〉 唐初,石鼓出土于岐州雍县(今陕西宝鸡)。石鼓,为十个鼓形大石,每个直径约一米。现石上文字多已残缺,有一石甚至不存一字。石鼓文为战国时期秦国刻石,文字居中,每石刻四言诗一首,歌颂国君出狩的功德,也称“猎碣”,被尊为“石刻之祖”。



宋拓孤本“娄寿碑”〈东京国立博物馆〉

而三井纪念美术馆展示的听冰阁本全貌是以时代顺序为经,即纪元前五~四世纪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以唐代书法大家们的名作为纬,完整地展示了汉字的书体:篆、隶、楷、草、行的文字历史的变迁过程,对爱好书法的初学者来说,可谓书法盛宴。



三井纪念美术馆里拓本展室之一的场面。


三井纪念美术馆里拓本展室之一的场面。


三井纪念美术馆里拓本展室之一的场面。


三井纪念美术馆里拓本展室之一的场面。

书法艺术,根在中国。古代汉字文化圈中,中、日、朝、越等国都曾有过书法,但至今主要在中、日、韩被存续下来,并蔚为大观。书道课在日本,从小学开始就是必修课,各种书道作品展更是常年不断。

日本此次顶级拓本展,东方博大精深的佛道儒思想留存于跨越千年的历代书法大家作品中,让人领略到书法悠远、独特而慑人心魄的魅力,同时也感受到中日两个民族因这种魅力而形成的紧密联系。@*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