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货币政策

【大纪元1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郭秋怡综合报导)中国经济去年超速成长,泡沫化的警报早已响起,虽然中共官方一再否定经济过热,但今年才一开春就已宣示要以“更趋紧”的货币政策来因应通膨及经济过热的两大困境。只是专家指出“中国式”的货币政策不能单从中央银行操作的工具来理解,更要广及其政治及社会层面。

中国经济两大风险-通膨及过热

虽然至今中国经济成长还很强势,但国际间多位经济学家却已开始设想中国经济泡沫崩溃的情境,而且认为人民币的半钉住汇率造成的中国内部不平衡及资金累积的情势持续得愈久,通膨及经济泡沫化的风险愈大。

苏俄投资银行复兴资本(Renaissance Capital)的总裁杰宁斯(Stephen Jennings)在接受路透社访问时,表示中国两位数的经济成长及高涨的资产价格有可能像1998年的金融风暴一样瞬间猛烈地下跌,那将会影响我们全部。

纽约大学的鲁比尼(Nouriel Roubini)教授,指出美国经济的硬着陆可能引发中国的危机。一旦成长减缓,坏帐即涌现,股价及房产价跌将使财富减缩进而影响到住宅的兴建,这些可能会演变成难以掌控的总体经济及金融市场困境。

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的普拉萨德(Eswar Prasad)更表示,中国的金融体系可能禁不起任何一点冲击,若市场参与者对金融体系丧失信心或贫富不均造成社会不稳定,可能使资本突然逆转外流。

2007年中国的物价上涨率可能创下11年来的新高,去年11月70个主要城市的房价平均较前一年上涨了10.5%,深沪300指数去年一年更是成长了162%。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已将指标利率调升至9年来的新高,并将银行存款准备率调至1998年以来的新高。上个月底官方高层已一致认同2008年的两大经济风险是过热及通膨。

新货币政策回避外汇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在年初的年度工作会报后发布的声明稿,虽然指出今年将采取更为紧缩的货币政策,以抑制经济过热及通膨蔓延,但据彭博资讯(Bloomberg)报导,在这项声明中并未指出将采取何种措施,而且对于欧、美各国最为关注的人民币汇率问题亦只字未提,偏离其将“扩大外汇管理制度并持续前进”以逐步允许人民币可以转换成其它货币以利投资而非仅为贸易的路线。

货币政策是一国经济受到冲击时的第一道防线,不过,中国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使它的货币政策无法独立运作,脆弱金融体系之下,民众在对银行存款偏好的些微变动将会产生巨大影响。

现在中国的高利率将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大增,尤其当前正值欧、美等国为因应美国房巿不景气而降息之际,套利热钱将持续涌入。中国若欲治理通膨,汇率政策亦为必要,因若货币升值,将可降低进口成本以及减缓出口带来的资金流入,有助于冷却飙涨的物价。

中国货币政策不同于传统意涵

中国高调制定货币政策目标看似平常,但据金融时报分析,在西方国家,中央银行报告书里所载的货币政策主要都是将一些项目的微量调整重点式地列出,对比之下,中国人民银行定下单线货币政策目标要维持货币稳定并兼顾成长的作法相当令人不解,部分原因是中国实施管理汇率政策,所以必须紧紧掌控政策,而且即使中国人民银行有货币供给目标,但并没有明确的通膨目标。

如同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一样,中国人民银行也会运用重贴现率、公开巿场操作及银行存款准备等措施来调节货币供给,不过,由于货币政策通常是在“国务院的指导之下”操作,极度政治化,所以或许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之中最能收效应该算是其所谓的“其它政策工具”,包括要求银行提高或降低借款金额,甚至是指明贷款对象等。事实上,中国的货币政策常被涵盖在官方广泛的日常事务之中。

多项学术研究显示中国的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很小,传统货币工具效果不彰,会造成这种结果,其中一项重大原因是因为中介中国三分之二以上资金的商业银行持有超额准备,因此涨息根本无法收缩其贷款活动。

其实,要了解中国货币政策的关键,在于它意图以成长回避社会问题,并非厘清中央银行的执行程序。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联合国报告  台湾通膨率亚太最低
今年全球经济成长3.3%  美景不再
陈破空:广东超过台湾?
茅于轼:国富国穷-制度和中国的经济改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