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性新闻

印度农村男女比例失衡 买妻风气盛行

【大纪元10月2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郭传信新德里二十一日专电)据社会学家表示,印度农村社会重男轻女的结果,造成男女人口比例严重失衡,处处都是“超男”现象,迫使男人花钱向贫困人家“购买”女人为妻,但这样的女人到了男方家庭后命运悲惨,甚至有人沦为男方家里所有男人的共享财产。

据印度国立旁遮普大学女性研究中心研究员考尔今天表示,在传统重男轻女的观念下,数十年来,无数家庭利用产前性别鉴定,得知胎儿性别后,立即堕掉女胎,造成如今社会畸形现象,女人就如同生子的机器。

考尔是在接受媒体访谈时作了上述表示。她说:“生不出儿子的女人,通常不是被赶回娘家,就是被抛弃甚或被男方转手再卖给别人。”

女性研究中心另一名研究员苏坦娜也表示,买来的女孩,在男方家里绝对无法享有平等地位,没有任何权利,就如一件商品,不断的被使用,有时甚至沦为男方家庭所有男性的共享财产。

考尔又指出,男方花钱从外地购买女性,并不能解决当地男女人口比例失衡现象,因为这些女性被买来是要生出更多的男性。

在男女人口比例失衡严重的旁遮普省,二十七岁农村青年辛赫也接受媒体访谈表示,他和他的叔父一样,也是用两万五千卢比(约新台币一万七千元),向印度东部最贫困的比哈省买了一个女人回来为妻。

辛赫说,“你别无选择,如果不买一个女人回来,你就没有儿子,就没有人能够继承你的财产”。他表示,包括他居住的村落,旁遮普省几乎每个村落都有不少“买来的女人”。

据辛赫表示,通常被买卖的女孩,年龄在十二岁至十七岁之间。

辛赫的婶母黛维也是“买来的女人”。但她表示,印度贫困人家很愿意出卖女儿,因为不但不必付出嫁女需要的庞大嫁妆,反而可以得到一笔金钱。 

印度社会至今仍然存在女性出嫁必须伴随庞大嫁妆的习俗,否则到了夫家,常有受夫家欺凌、索钱之虞。有关妇女因嫁妆不足而遭夫家迫害或自杀死亡事件,在印度是司空见惯。

政府因此订立“反嫁妆法”,希望保护女性,但在积习已久的传统习俗下,成效甚微。

印度上次在二零零一年的人口普查,全国男女比例是每一千名男性,有九百三十三名女性,旁遮普地区男女比例是男性每一千人,女性有七百九十三人。

但英国人道救援组织“行动救援”今年六月发表一份“失踪女儿”调查报告说,印度重男轻女的文化传统,导致女婴遭堕胎和遗弃死亡的案件层出不穷。报告说,在旁遮普省,平均每一千名男孩仅有三百名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