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散文

【古文观止】元好问:送秦中诸人引



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至于山川之胜,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多乐居焉。

予年二十许时,侍先人官略阳,以秋试(1),留长安中八九月。时纨绮(音:完启)(2)气未除,沈湎酒间,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也。长大来,与秦人游益多,知秦中事益熟,每闻谈周、汉都邑,及蓝田、鄠(音:护)(3)杜间风物,则喜色津津然动于颜间。二三君多秦人,与予游,道相合而意相得也。常约近南山,寻一牛田,营五亩之宅,如举子(4)结夏(5)课时,聚书深读,时时酿酒为具,从宾客游,伸眉高谈,脱屣世事,览山川之胜概,考前世之遗迹,庶几乎不负古人者。然予以家在嵩前,暑途千里,不若二三君之便于归也。

清秋扬鞭,先我就道(6),矫首西望,长吁青云。今夫世俗惬意事,如美食、大官、高赀(7)、华屋,皆众人所必争,而造物者之所甚靳(音:进)(8),有不可得者。若夫闲居之乐,澹乎其无味,漠乎其无所得,盖自放于方之外者之所贪,人何所争,而造物者亦何靳耶?行矣诸君!明年春风,待我于辋川(9)之上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引:文体名。相当于“序”,而较序短。

1.秋试:科举时代在秋季举行的乡试。亦称为“秋闱”。

2.纨绮:细绢、细绫。指少年或妇女。

3.鄠;县名。位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濒涝水东岸

4.举子:被举应试的士子。

5.结夏:佛教规定夏季三个月内,僧众须在寺内静住修学,禁止外出,称为“结夏安居”。这段时期称为“安居期”。安居期的开始阶段称为“结夏”,结束称为“安居竟”或“解夏”。其时间在印度约为五月至八月的雨季,在中国则为阴历四月十六至七月十五日。

6.先我就道:先我一步登上旅途。

7.赀:财货。

8.靳:吝惜。

9.辋川:河川名。在陕西省蓝田县南,自辋谷出,唐代诗人王维隐居于此。

【作者简介】

元好问(公元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金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系出元魏,七岁能诗,兴定三年进士,官至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

元好问诗主风骨,反对浮艳,一些诗篇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乱和百姓苦难,沉郁悲凉。其写景诗,表现山川之美,意境清新,脍炙人口。其古文继承韩柳,结构严密,清新雄健,长短随意,众体悉备,为金代文学批评之巨子,仿杜甫《戏为六绝句》体例所写《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影响颇大。编有中州集。著有遗山集、续夷坚志。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