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闻

调查:穗港澳学生欺凌行为趋升

【大纪元12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黄静荣报导】今年2月至6月期间,香港游乐场协会及香港城市大学的一项调查,访问近3, 000名香港、广州及澳门的中一至中三学生的问卷,香港被访者主要来自8间学校,年龄平均为14岁。结果发现香港学生的欺凌行为有上升趋势。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黄成荣表示,欺凌行为的定义为恃强凌弱、以多欺寡,欺凌是一种不平衡的行为,不等于直接的违法行为,这是违法行为的前奏。所以需特别关注。由于它是持续性的,所以影响力相当深,令人担心。包括语言欺凌、伤人行为、强索行为及排斥他人行为。

黄成荣等人曾于2000年至2001年期间,对香港校园进行了一个具代表性的学童欺凌调查,分别有24所学校的中三及中四学生参与。是次研究显示个案与2001年比较有上升趋势,伤害别人行为上升至48.2%;恶言行为上升至77%;排斥行为方面有多于一倍的增长;强索行为方面增长逾七倍。情况不能轻视。

欺凌行为多元化

黄成荣表示,欺凌行为十分多元化,伤害程度不比身体暴力欺凌为少。其中以言语欺凌最为普遍,达77%;包括改花名、嘲笑别人外表或身体特征及威胁等;排斥行为亦有46.4%。近年欺凌方式更是层出不穷,如数码欺凌也相继在香港出现。

16岁的恒仔,现已在饮食方面工作,回忆自己之前被欺凌,从而转化成欺凌别人的经历时说:“中一读书时,常被同学欺负,后来在公园被打,并结识成为朋友一起玩。回校也欺负同学,比如捏同学脸一下或打他一下,觉得很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很自由。”

2007年在网吧因言语争斗变成打斗,5、6个人欺负一个朋友,恒仔把其脸都打肿了,对方报警。经社工调解,他感到“被人欺凌会造成很大的创伤,不应再错下去,现在都不会这样了。”他举例说,去广州玩时,看到打人随处可见,他亲眼目睹,用铁链、水喉追打,很可怕。从此,他去广州玩都不敢欺负人了。

建议重建道德正确价值观

香港游乐场协会总发展主人温立文表示,电视、电影、报章及杂志等时常渲染暴力行为,青少年较容易受到影响,有样学样;在暴力文化的互为影响下,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模仿了欺凌及暴力行为。他建议,应重建道德及正确的价值观、学习尊重他人。并指“生命教育”是预防的良方,教育界、父母及各方面配合,培养青年解决问题能力、懂得处理情绪,寻找生命的意义,避免将不满及愤怒情绪发泄在他人身上。并学习增强抗逆能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