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教案

文化课教材(高级):顾荣施炙获报

(历史故事)

系列转载由来:此文化课教材是正见网编辑部为弘扬中国神传文化,编写的一套中国传统文化教材。大纪元教育栏目编辑亦身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在下一代延续的重要性,特将全系列转载过来与广大读者分享。)

◇◇◇ ◇◇◇ ◇◇◇

【原文】

顾荣(1)在洛阳,尝(2)应(3)人请(4),觉行炙(5)人有欲炙之色(6),因辍(7)己施(8)焉;同坐嗤(9)之。荣曰:“岂有终日执(10) 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11),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12);问其所以(13),乃受炙人也。(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注释】

(1)顾荣:字彦先,晋吴(今江苏省吴县)人。在孙吴及东晋时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官职。

(2)尝:曾经。

(3)应:接受。

(4)请:宴请。

(5)行炙:传递烤肉。

(6)欲炙之色:想吃烤肉的神色 。

(7)辍:停止。

(8)施:给,赠与。

(9)嗤:耻笑,嘲讽。

(10)执:从事。

(11)遭乱渡江:西晋末年,中原大乱,西晋灭亡,王室南渡长江避乱的一段史实。

(12)左右己:护卫在自己的左右。

(13)所以:原因。

【语译】

顾荣在洛阳的时候,曾经接受友人的宴请,席间发觉传递烤肉的仆人表现出想要吃肉的神色,因此留下自己的一份,给那个仆人吃;同席的人都笑他。顾荣说:“哪有整天传递烤肉,却不知道肉味的呢?”

后来,顾荣遭遇动乱,南渡长江避难,在每次面临危急的时候,都有一个人护卫在他的左右;问那个人为何原因,原来是接受他烤肉的仆人。

【研析】

虽 然顾荣位居重要官职,身份地位较高,但他在朋友请客的场合中,细心体察到制作烤肉的人想吃肉的神情,于是他将本来自己要吃的烤肉给了制作烤肉的人,充分体 现出体恤下人的宽厚仁慈心肠。在宴席中接受顾荣烤肉的下人,深受感动,并从此怀抱感恩之心;后来,在动乱期间,便自愿守在顾荣的身旁,保护他的安全,是一 个有恩报恩的有心人。顾荣进一步探查后才知道,原来经常在他处于紧急危难时协助他的人,就是他以前施予小小恩惠的仆人。

从这则故事中,可以 看出顾荣的“有情”与下人的“有义”,而故事的结局,更印证了俗语所说的“善有善报”的道理。身为社会的每一个份子,如果彼此之间能多一份尊重与关怀,施 的人释出一个“善”,而受的一方,也能有“善”的回报,相信我们的社会将会是一个充满良性互动的祥和与良善的社会。

【延伸思考】

1、有哪些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故事中顾荣体恤下人的宽厚仁慈作法。如:“悲天悯人”、“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等。

2、家里有请佣人吗?若有,请谈谈家人与佣人生活上的互动情形。

3、请谈谈你施予别人恩惠,或被别人施予恩惠的经验与感想。

【参考书目】

1、《新译世说新语》 (三民书局,1996年)

2、《【解读经典】世说新语》(中华书局,2004年)

3、《世说新语》(新潮社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6年)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