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农民工处境:回不去农村也融不进城市

人气 4

【大纪元8月10日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报导)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家乡进城打工,形成一支流动的劳动大军。中国媒体的有关调查显示,第一代农民工的子女即使能留在城市,但作为新一代农民工的这一群体大多仍处在既回不去农村,也融不进城市的状况。

河南《郑州晚报》的报导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中国第一代农民工将要退出曾洒下血汗的城市时,他们的子女,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第二代农民工,已经进入城市,但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大多数处于一种“回不去农村,融不进城市”的现状,尽管他们具有十分强烈的城市归属感。

报导举例说,一对农民工夫妇在城里开了一家修车铺,并把5岁的孩子接到城里生活,一家人挤在一间15平方米的出租屋里。这对农民工夫妇找了经常在他们铺子修车的和某小学有关系的熟人,承诺一辈子都免费给他修车,经过请客送礼,交了高额的借读费,他们的孩子在7岁时终于在附近的小学上学了。

但孩子在学校里没有朋友,也没有老师的关心,成绩很差。这对农民工夫妇本来希望孩子能读书上大学,在城里找份白领工作。不过现在已经15岁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差,初中毕业后便离开学校跟着爸爸学修车。这对农民工夫妇希望过几年,让孩子到技校学习开机床,因为他们认为开机床比修车体面。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学院社会学教授邓小刚对此评论说:

邓小刚:“这也很难讲,比如说我岳母那个照顾她的小阿姨说,她女儿要上好学校,要让她学英语,还要让她学跳舞,做保姆的小阿姨好像是高中毕业到城里来不愿回去,在这里结婚生孩子。从侧面观察想让孩子学英语、学跳舞,虽然当小阿姨挣不了多少钱,这种情况跟父母教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报导又举了两个年轻农民工的例子,他们一个是高中毕业,现在20岁;另一个初中辍学,16岁,他们都被当农民工的父亲带到城里的建筑工地上打工。在对目前生活状况感到沮丧的同时,他们都对未来也感到迷茫。谈到造成中国农民工“回不去农村,融不进城市”现状的原因,邓小刚说:

邓小刚:“我觉很多东西都是多因素的,很难用单一因素来解释问题,就是说造成影响,不能融入社会,如果他们有户口最起码就有了最低生活保证、最低的医疗,最起码他们的生活能保持在最低水平,他们还能够有机会在城市里住下来,比如说低收入住房等各方面。另一方面,从政策角度讲,北京这么大的一个城市,从公众政策来讲能把现有贫苦户覆盖就已经不错,如果再有新的人口进来,对于财政上的需求就非常大,所以也造成一定了困难。但是从理论上讲,我觉得应该是一视同仁。”

总部在法国的中国劳工通讯负责人蔡崇国认为,中国政府的很多政策造成了农民工回不去农村,又融不进城市的现象。蔡崇国举例说:

蔡崇国:“由于中国的社会保险系统还没有形成全国的网络,甚至一个省的网络都没有形成,一个民工在一个地方打工,当他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他交的保险可能就不算数了。所以,这是中国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东部、在广东每到过年以前都是几万、十几万、几十万民工要求退保,不要保险。这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这就是因为中国的保障系统不能联网、不能使流动性比较强的民工使自己的医疗费用得到报销,他不能做到这一点。”

邓小刚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对农民工和他们的子女进行跟踪研究,看看在进入城市10年、20年以后,有多少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有多少人还停留在最初的水平上,并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帮助他们在整体上改善处境。(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民工被砍贵州放凶 受害人揭豆腐渣工程
【心酸实拍】农民工的辛酸搬运现场
大陆人:一个农民工的月账本
天气炎热 卓伯源吁农民工作时小心中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