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人

水彩画大师沈国仁

每年一度的加拿大台湾文化节都会吸引数万想要了解台湾的人去参观,今年加拿大温哥华的主办单位特地邀请台湾国宝级画师沈国仁前来参展,因此笔者有幸见到了这位大师。

初见沈国仁时,不敢相信眼前这位和善而健谈的长者已经八十五高龄,他耳聪目明,思维清晰。他一生都在致力于描绘台湾的山山水水,尤其是台湾乡村景色,被誉为大地的画家。他也是日本最著名的水彩画会会员。

他的荣耀一搜能搜出上百条,但这些在他的口中,要么一带而过,要么干脆不提。而他所津津乐道的却是那些绿色田地围绕着的红砖农家、鸡鸭成群、农人繁忙,安天知命的农人生活在他的画中显得如此的生机盎然,熠熠生辉。他用他所拥有的绝技去描绘着那沉默而无私的大地,以及生活在那里的默默无闻的农夫们平凡而感人的生活。

在采访中,他诉说了一位硕果累累的画家是怎样从一个普通的孩子成长起来的。

初入艺术之门 苦中有乐

一九二四年,沈国仁出生于台湾屏东的一个小康之家。从很小的时候便很喜欢画画。喜欢和几个同学一起画农家的房子、农人种的菜养的花、红色的砖头、绿色的树木与庄稼,这种色彩的搭配令沈国仁沉醉。沈国仁说,小时候他的画经常会被贴到班级后面的公布栏上让大家观赏。

中学毕业后,沈国仁面临职业的选择,虽然喜欢画画,但台湾那个时候没有美术方面的学校。后来他就去了屏东附小当教员,当时一个老师带一个班,音乐、美术等等课程全包。沈国仁说,当时,最令他头痛的是音乐,不过还好,有很多会音乐的老师不会画画,因此陆续的有老师来找他,互换音乐、美术课,最后,沈国仁便成为该校的专科美术教师。

沈国仁觉得,自己虽然喜欢画画,画得比别人好一些,但理论不通,于是打算到台北报考台湾师范学院美术系。尽管要坐车十二个小时,还需要筹备路费和生活费,但为了自己的爱好,少年沈国仁不畏艰难,瞒着父母独自一人去了陌生的台北。还好,台北有位就读师范学院其他科系的朋友,晚上正好可以挤在朋友的宿舍里。

那年正逢台湾师范学院美术系第一届招生,必考素描和中国画,但沈国仁都不会,只好临摹人家家里挂着的画,然而笔法也不懂,因此没有考上。落榜后,他又经过了两年美术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准备后,在第三年,终于考上了。对于这个人生的重大转变,沈国仁直呼很妙。

从此,沈国仁尽情地遨游于艺术的海洋,但他并不满足于课堂所学。每逢周六、日及寒暑假,当别的学生迷于玩乐的时候,他却忙着去台湾著名前辈画家李石樵家里学习素描,从而打下了坚实的素描基础。沈国仁说:“那个时候不像现在这样的补习班,老师一毛钱都不拿。穷学生、穷老师,大家意气相投。”

素描之外,沈国仁与同学郭东荣、陈银辉一起,经常到外面写生,因而被同学们戏称为“三剑客”。和他们同去的,经常还包括他们的老师廖继春(台湾前辈老画家)。

大学生活 回味无穷

忙碌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回忆,画画得好,不仅让沈国仁在作画中得到乐趣,同时也为他带来了“经济收益”。考上师大后,因为是自己选择的路,他不敢向父母要钱。刚好他的一位学长在学校隔壁的幼稚园任职,每周负责给幼稚园换壁画,忙不过来,于是请沈国仁帮着画,薪水对半分。这一半的薪水让沈国仁比他的同学要更“富有”。

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沈国仁参加了一次全台湾的美术展,入选的一张画被华南银行买去,当时的售价是七十五块钱,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人工资的两三倍。“这七十五块是怎么花的呢?当然是和同学一起花。”于是沈国仁便与当时接纳他的朋友一起,每晚走着去南门市场。他说:“那里夜市的摊点很多,尤其牛肉面特别好吃,我们就每天去吃牛肉汤,要补。”对沈国仁而言,这是个难忘的经历。

大学毕业服一年预备军官役期间,每周做壁报还是小事,因为正好赶上校方要做一套纪念陆军军校建校五十周年的浮雕,他被派到台北出差。沈国仁不无得意地说:“大家羡慕死了,那我们就不训练了,就到台北玩了。我们艺术系的好处就是这样的。”

沈国仁很喜欢自然的风光,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念硕士班期间,异国风情、寒冬雪景、秋天枫红都令他着迷,也是入画的好题材。学成回国,任教国立艺专美术工艺科,并于文化学院美术系兼课,教书之余,他还是喜欢到外面去写生。沈国仁说:“我到中南部,或者太鲁阁、阿里山,再有就是去绿岛。”尤其是太鲁阁和阿里山,沈国仁说,因为去的次数多了,宾馆老板都已经认识他了,“他们知道我是来画画的,一住就会一、二个星期以上,夏天都会住上二、三个星期。价钱都是一半的。”



路边鱼池,二零零六年,彰化县花坛乡。

与日本画家不破章的忘年交

扎实的绘画功底,成就了沈国仁成为日据时代结束后第一位入选日本水彩画会会员的台湾画家。日本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日本水彩画会可谓世界上对会员资格要求最严格的组织之一。它在全日本的每一个县都有一个支部。一个水彩画家要想成为它的会员,要先在支部选,成为支部的会员始具备参加日本水彩画会展览资格,等作品入选了七、八次才能升为日本水彩画会的会友,会友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审核才能成为会员。在如此严苛的审查下成为会员,其荣耀也跟随一辈子。

沈国仁在日本水彩画会首次入选的画展时遇到了日本著名画家不破章。沈国仁说不破章是仁慈的长者,画画的态度却很严格,也很会指导。沈国仁回台湾后,不破章常去台湾。沈国仁说:“他都是一、二月来,因为日本一、二月份,外面太冷,在外面无法画画,台湾是温暖的地方,他要来台湾看一看。我刚好是寒假,我说这是好机会。他来的时候一定要三个人来,他会考虑到,他们来三个人,加上我四个人,坐一辆汽车刚好,其他人他都拒绝,说不要来。”

沈国仁说:“不破章来的时候有一个条件,他说不是来观光的,不要住好的旅馆。”虽然不破章很富裕,但他认为出外写生只要有睡觉的地方就行了。

“不破章爱画那些具有民俗特色的景色,像台北火车站、菜市场、路边菜贩、街头巷尾等那样很杂的地方。他作画必在现场完成,晚上回去后还要检查,看哪里还有没有考虑到的地方,再加几笔进去,还要看其他人的画,作一些指导。”沈国仁非常佩服不破章绘画的构图和人物的巧妙处理等技法,他的绘画风格受不破章影响极大。

显然这位日本绘画大师被台湾这片土地所吸引,他从一九六九年第一次来台湾,至一九七九年二月去世之前,基本上每年都会到台湾环岛写生。他每次离开台湾时都说:“我每年都一定来写生,直到不能动为止。”

画室就在野外的写生地

除了每年一、二月间都和不破章一起环台写生外,其他时间沈国仁也常到各地旅行写生,他说:“我的画室就是在野外的写生地!”到了中部写生,常和大学美术系同学张焕彩和画友施南生同路走进乡野阡陌;到了南部,就与画友李登华和林秀权踏遍山川田野、相伴作画。

退休十余年,高龄八十五岁,沈国仁至今仍未停止他那踏遍热爱乡土的脚步和用画记录感动的双手。而这份坚持,源自他刻画生命的艺术创作力。──转自96期《新纪元周刊》◇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