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

读诗拾慧:陆游 之〈示儿〉

死亡问题 萦绕人心

人类的一切活动作为,最终只是一步步踏向死亡的过程而已。生死世界是永无可能沟通的两重世界。人间的一切恩情厚爱,都在交界处化成过眼云烟,无处追寻。所以,死亡是最萦绕人心的问题,多少人为之低回,为之伤怀。

死亡与爱情一样,同是个极为古老的课题,自有人类伊始,就有不可避免的生死问题存在。当人们开始探析生命的究竟时,死亡的事实便成了关注的焦点。当我们静思默想生命的种种现象活动,我们可以透过切身经验而体尝到爱、恨这种情绪上的反应,也可以品味生命本身带给我们的欢愉、悲苦。然而我们却永远无法理解死亡——生命的结束。

一旦我们沉思面临这谜样的情境时,我们不是透过个人的亲身经验而了解死亡这件事实,而是透过感觉而想像死亡的样貌——一切终归虚无。因此死亡带给人类的种种感受,并不在于死亡本身,而是心中无名的惶恐与不知所措:一切事物,包括个人的感觉、意识以及肉体——终将消逝。

死亡的悲剧性 成为艺术之美

在文学领域当中,除了对于人类天性的再呈现之外,没有什么题材可以再称得上是恒久的,所以死亡的悲剧性也就很自然的成为文学作品所描绘的题材。死,在艺术世界当中,可以被净化、美化:莎士比亚的悲剧《罗密欧与茱丽叶》;我国的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甚或是杜牧“金谷园”诗中的绿珠,都是其中的典型。在这种情况下,死亡带给读者的情绪,不是恐惧,不是丑恶,而是悲叹惋惜。死亡的场景成为艺术世界中另一种美的展现,引领人们默思诵念。

生命是个谜,它的答案就端赖我们自己面对的态度是如何的了。从许多的文学作品当中,我们可以找出一些面对死亡的态度,有的足以击碎死亡本身所具有的威吓性,例如陶渊明的“拟挽歌词(三首)”;而有的却为了“大我”——爱国情操的难以放下而耿耿于怀,比如陆游:

宋宁宗嘉定二年(公元1209)陆游八十五岁的年尾,写了这首〈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这是作者临终的绝笔。它集中表现了陆游的抱负、人格和强烈的爱国激情,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是他所有诗中最著名的一首。世界各国所出版的陆游选集中,所收录的诗虽有不同,而唯独这首诗必定被选入。

虽然人生百态、境遇各异,每个人都有面临的时候,而每个人的感慨也各不相同。有的人以勘破为高,那是理性的境界;有的人以勘不破为高,这是极端感性的境界。真勘得破,好!真勘不破,也好!但总要在一个“真”字,否则引不起他人的共鸣。

在人生行将闭幕之时,照理也应看淡了一切才对。是欢乐也好,是悲苦也好,在瞑然长逝之后,还会有什么分别呢?然而诗人却还是那样执著。执著于山河依然破碎,家国仍未统一……。这是他的真情至性,这是他对国家的真心悬念,这个“真”,使他牵挂,使他萦怀,使他勘不破。最终,他也没见到山河收复,家国一统,他的六子均先他离世。

所以生命的憾恨,不仅在过程中所承受的种种悲欢离合,更在其难以捉摸、难以如意、难以圆梦,因为死亡卡在那儿。

无欲无求 旷达以对生死

古人早已熟知生老病死的天律,因此对身后的事都预作准备,在寻觅墓穴、预定棺椁、裁制寿衣的同时,也把心理建设好了:知道这是必然的结果,万物同依此律,谁也打破不了,什么方法也移除不掉。于是有了“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认知;于是自然而然的接受了佛道思想的善恶有报、积德行善、六道轮回、“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观念。所以时候一到,多半不受生死问题的羁绊而以旷达的襟怀面对。在史籍的记载中,端坐而逝、含笑瞑目者比比皆是。因为那时道德操守高而无欲无求、安分守己才能有这样的人生态度与修养。

只是社会发展到今天,世风日下,道德弃守,个人意识高涨,私心扩大。因此每个人的欲望无穷,求索无度。得到了不能满足还想更多;得不到就朝思暮想,不择手段的去取得。所以执著强烈,什么都看重,也就什么都放不下。因此,对死怀着更大的恐惧。一旦面临就手足无措,难以自处。很多人就没办法从失去至亲的巨痛中走出来,而衍生出更多的家庭与社会问题。

不要担心死亡,因为你还会回来

其实死亡没那么可怕。这半世纪以来,东西方有很多研究濒死经验以及轮回转生的科学事例:如美国魏斯博士的巨著《前世今生》、《一个灵魂多次转生》。以及2006年 9月英国太阳报报导的“记得前世的男孩”。他的经历就在告诉我们,人的生命是连绵不断的,生与死只是一种生命的转换。所以这个六岁的小男孩,大声告诉人们:不要担心死亡,因为你还会回来!

生命宛如一条长河

如果你愿意相信的话,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生命可是一条长河哪!曾经有过的和缓平静或波澜壮阔;曾经流过的溪涧山谷或高山大海,你今生无从得知,但你却知道它存在过很长时间了。那么换个视野来审视死亡,不也是一种奇妙的期待与体验吗?它,让你穿越遗忘的过去,串联将到的新鲜未来。

如此看来,死亡:只是一条短促的连线,为了将过去与未来编织在一起;只是一个小逗点,生命之河中的一截缓流;只是一个破折号,昭示着此一生与下一生的对等;只是一种延续生命的奇特方式而已!是吧?“死去”只不过是暂时的“万事空”罢了。没什么好担心的,随其自然,坦然面对,如果你能时时、处处行善积德,老天会安排更美好的下一生的。 @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