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自己的事还不够:绕着地球做生意

曹安邦

标签:

光是“做好自己的事”还不够

要让资讯流的流通发挥真正的作用,重点在“传达”,但光有“传”没有用,而是要“达”。

有天,公司总部的A同事与海外据点B同事,两个人面红耳斥的争执不下,B同事说:“公司每次推出新产品,都不把行销资料提早给我们,都是要我们开口才会有,这样根本来不及准备,更别说先跟通路商沟通,你知道,这一来一往浪费多少时间成本吗?”

A同事回嘴说:“没提早给你们?拜托,那些资料早在一个月以前就已经放在线上资料库里了,你应该每天都进系统查阅,提早下载准备,不是等到新产品推出了以后才回来吵!”

许多公司或许认为,“资讯流的传递”只是将资讯“传”出去、“递”到下一个环节手中,任务就结束了,但事实上,“传递”只是技术问题,要让资讯流的流通发挥真正的作用,重点在于“传达”。

因为,光有“传”没有用,而是要“达”,才能让决策指令在价值链上的环节动起来,才能真正将价值送达到终端消费者手中。

我曾遇过一家公司坚信“推出新产品”可以刺激销售成长,所以几乎是每个月都推出新产品,对于频繁推出新产品的策略,这家公司自豪的说:“我们公司的产品开发能量非常强大,因此,每个月都有新产品开发完成和推出市场,而大量的新产品对于通路商或第一线业务团队而言,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多元完整的产品线可以让终端客户有更多选择的空间,也可以符合更多不同客户的需求。”

有次,这家公司的通路商气急败坏的向业务团队抱怨:“最近竞争对手A公司推出了一项新功能的产品,我们却没有这样的东西,客户一直来询问抱怨,我看得赶快向总部反应,要不然可能很难再跟A公司竞争下去。”

业务团队一听之下,也觉得兹事体大,就立刻向总部回报状况,但是产品研发部门一看到海外市场传回来的讯息,经过仔细比对,却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的说:“不会吧,我们才是第一家推出这种功能产品的厂商,足足比A厂公司早了三个多月,怎么大家都不知道?”

从这个例子看到的是,这家公司认为推出新产品是足以刺激市场销售的,但在快速推出新产品的同时,只是不断的把新产品“丢”到市场上,却忘记每一项新产品在被推出时,新产品的价值必须要经过价值链的层层传递,快速的传送到市场终端用户手中。

第一线的销售人员才是关键

类似这样资讯传递回馈机制出现严重失误的状况,其实很常出现在“做广告”这件事上。

有些人一听到广告,就觉得是一桩“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买卖,因为广告效益根本就看不出来;但也有公司就是相信广告的神奇魔力,认为只要广告做得够大、够好,生意自然就会源源不绝的上门来。

有个朋友就是属于后者,他认为大部分消费者在走进零售通路卖场时,其实心里都还是有几个不同的选择在评估,所以,如果能在零售通路店面卖场做大型的广告,让消费者一走进店面就被吸引,自然就会加深印象,提高自己公司品牌产品被购买的概率。

因此,从他开始投身国际市场,就打定主意要花大钱做广告,要以广告取胜,但经过一年之后他赫然发现,广告预算是一直往上加,但销售成绩却是趴在地上起不来,不论他如何下猛药、多做广告,对实际销售成绩的帮助却是十分有限。

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验,在走进家电卖场之前,原本都已经打定主意,要买S牌的LCD TV,但到最后结账时,却是买了P牌的,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卖场中的销售人员大力的向顾客推销P牌的LCD TV,这时除非是超级死忠于S牌的粉丝,否则对一般消费者而言,大概很少有人能够抵挡来自第一线销售人员的强力推销。

此时,广告扮演的其实只是催化剂的角色,第一线的销售人员才是关键性的临门一脚。但卖场的销售人员为什么要热情的推销特定品牌的产品呢?关键或许来自于,公司提供给卖场销售人员的诱因、奖励、或其他更多处理加值过的资讯。

有时产品热卖的原因,不见得在于产品有多好,而是在于产品有多好卖,也就是要让通路卖场的销售人员一看到就知道,要怎么卖最快、也最容易去卖。

随时监控资讯的传递品质

除此之外,当资讯或指令经过处理加值之后,在传达执行的过程中,可能随时会有不同的外在环境变化出现,此时就必须亦步亦趋的紧盯不放,才能随时调整必要的策略,而这就需要随时监控或是跟催,去控制管理资讯回馈传达的品质效率。

举例来看,某家公司为了刺激销量,总部决定让市场终端零售价格降价二十美元,并同步调整对通路商的出货价格,但在执行降价策略之后的一个月,销量并没有明显提升,老板心想:“难道是降的不够多吗?好,那就再降!”

立刻再度召开会议决定再降二十美元,也立刻让通路商知道新的降价策略。而隔了一周,这位老板心血来潮,决定到通路卖场去看看自家产品销售的情况,老板却赫然发现,连降四十美元批发价的产品,居然在通路卖场只降了十五美元零售价,其中的二十五美元降价额度,硬是被通路商给A走了。

对这家公司而言,之所以会让通路商有上下其手的机会,很明显的就是公司的价值链环节出了毛病,老板的脑子只想到一件事,就是要将“降价的消息传递出去”,然后呢?对这家公司而言,资讯指令的传达效力就到这里结束了,在这样的过程中,公司展现出的就是一付“我已经降价了,但爱买不买随便你!”的心态。

因为公司在传达降价资讯时,没有去跟进、确定,终端市场通路真的有降价,而且了解消费者是否因为降价激发出买气需求,只是一直丢、一直给指令,却搞不清楚这些指令或资讯到底去了哪里?发挥了多少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价格降再多也是没有用的。

纵观整体资讯流传递的过程,上述公司之所以会出现传递的无效率,差别就在于公司在资讯回馈机制上,抱持的是“Pass To”还是“Pass Through”的心态。

所谓的Pass To,就是只把资讯或决策指令传出去就算数,却不清楚这些资讯或是决策指令,是不是真的送到终端使用者的手中,或是否真的被落实执行。

而所谓的Pass Through,就不只是把资讯或指令传达出去就算数,而是要确保每一项指令都到该去的地方,发挥该有的效用。

如果公司只是Pass To的去处理资讯回馈,其实就是“令不出中军”,因为对指挥全局的统帅而言,如果所下的军令只管到自己帐下的中军,却指挥不动中军以外的十万大军,那么,那十万大军的战力,就算有也等于没有;但如果是Pass Through,状况就会完全不同。

私房心法:

1.每一项新产品在被推出时,新产品的价值,必须要经过价值链的层层传递,快速的传送到市场终端用户手中。

2.广告扮演的只是催化剂的角色,第一线的销售人员,才是真正关键性的临门一脚。@(待续)

摘编自 《绕着地球做生意:建立国际品牌价值链,从3亿到150亿元的实战心法》 商周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人人抢学的冷读销售术(3)
The LeFrak雷弗克家族企业坚守传统纪律
横河:从果敢事件看中共核心利益
以游戏为主轴的图解会计学(4)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