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中国第一通史:史记(2)

索隐注“丸,一作‘凡’”,凡音扶严反。正义丸音桓。括地志云:“丸山即丹山,在青州临朐县界朱虚故县西北二十里,丹水出焉。”丸音纨。守节案:地志唯有凡山,盖凡山丸山是一山耳。诸处字误,或“丸”或“凡”也。汉书郊祀志云“禅丸山”,颜师古云“在朱虚”,亦与括地志相合,明丸山是也。

  注②正义泰山,东岳也。在兖州博城县西北三十里也。

  注③集解应劭曰:“山名。”韦昭曰:“在陇右。”

  注④索隐山名也。后汉王孟塞鶏头道,在陇西。一曰崆峒山之别名。正义括地志云:“空桐山在肃州福禄县东南六十里。抱朴子内篇云‘黄帝西见中黄子,受九品之方,过空桐,从广成子受自然之经’,即此山。”括地志又云:“笄头山一名崆峒山,在原州平高县西百里,禹贡泾水所出。舆地志云或即鶏头山也。郦元云盖大陇山异名也。庄子云广成子学道崆峒山,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盖在此。”案:二处崆峒皆云黄帝登之,未详孰是。

  注⑤集解封禅书曰:“南伐至于召陵,登熊山。”地理志曰湘山在长沙益阳县。

  正义括地志云:“熊耳山在商州上洛县西十里,齐桓公登之以望江汉也。湘山一名艑山,在岳州巴陵南十八里也。”

  注⑥集解匈奴传曰:“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索隐匈奴别名也。唐虞已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𤞤狁,汉曰匈奴。正义荤音熏。粥音育。

  注⑦索隐合诸侯符契圭瑞,而朝之于釜山,犹禹会诸侯于涂山然也。又案:

  郭子横洞冥记称东方朔云“东海大明之墟有釜山,山出瑞云,应王者之符命”,如尧时有赤云之祥之类。盖黄帝黄云之瑞,故曰“合符应于釜山”也。正义括地志云:“釜山在妫州怀戎县北三里,山上有舜庙。”

  注⑧正义广平曰阿。涿鹿,山名,已见上。涿鹿故城在山下,即黄帝所都之邑于山下平地。

  注⑨正义环绕军兵为营以自卫,若辕门即其遗象。

  注⑩集解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张晏曰:“黄帝有景云之应,因以名师与官。”

  注⑾正义监,上监去声,下监平声。若周邵分陕也。

  注⑿集解徐广曰:“多,一作‘朋’。”索隐与音羊汝反。与犹许也。言万国和同,而鬼神山川封禅祭祀之事,自古以来帝皇之中,推许黄帝以为多。多犹大也。

  注⒀集解晋灼曰:“策,数也,迎数之也。”瓒曰:“日月朔望未来而推之,故曰迎日。”索隐封禅书曰“黄帝得宝鼎神策”,下云“于是推策迎日”,则神策者,神蓍也。黄帝得蓍以推筭历数,于是逆知节气日辰之将来,故曰推策迎日也。正义策音策。迎,逆也。黄帝受神策,命大挠造甲子,容成造历是也。

  注⒁集解郑玄曰:“风后,黄帝三公也。”班固曰:“力牧,黄帝相也。”

  大鸿,见封禅书。正义举,任用。四人皆帝臣也。帝王世纪云:“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髃。帝寤而叹曰:‘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夫千钧之弩,异力者也。

  驱羊数万髃,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于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风后于海隅,登以为相。得力牧于大泽,进以为将。黄帝因着占梦经十一卷。”

  艺文志云:“风后兵法十三篇,图二卷,孤虚二十卷,力牧兵法十五篇。”郑玄云:“风后,黄帝之三公也。”案:黄帝仰天地置列侯觽官,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谓之三公也。封禅书云“鬼臾区号大鸿,黄帝大臣也。

  死葬雍,故鸿頉是”。艺文志云“鬼容区兵法三篇”也。

  注⒂正义言黄帝顺天地阴阳四时之纪也。

  注⒃正义幽,阴;明,阳也。占,数也。言阴阳五行,黄帝占数而知之。

  此文见大戴礼。

  注⒄集解徐广曰:“一云‘幽明之数,合死生之说’。”正义说谓仪制也。

  民之生死。此谓作仪制礼则之说。

  注⒅索隐存亡犹安危也。易曰“危者安其位,亡者保其存”是也。难犹说也。凡事是非未尽,假以往来之词,则曰难。又上文有“死生之说”,故此云“存亡之难”,所以韩非著书有说林、说难也。正义难音乃惮反。存亡犹生死也。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

  注⒆集解王肃曰:“时,是也。”索隐为一句。正义言顺四时之所宜而布种百谷草木也。

  注[二0]索隐为一句。蛾音牛绮反。一作“豸”。*(豸)*言淳化广被及之。正义蛾音鱼起反。又音豸,豸音直氏反。蚁,蚍蜉也。尔雅曰:“有足曰虫,无足曰豸。”

  注[二一]集解徐广曰:“一作‘沃’。”

  注[二二]索隐旁,非一方。罗,广布也。今案:大戴礼作“历离”。离即罗也。

  言帝德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及至土石金玉。谓日月扬光,海水不波,山不藏珍,皆是帝德广被也。正义旁罗犹遍布也。日月,阴阳时节也。星,二十八宿也。

  辰,日月所会也。水波,澜漪也。言天不异灾,土无别害,水少波浪,山出珍宝。

  注[二三]正义节,时节也。水,陂障决泄也。火,山野禁放也。材,木也。物,事也。言黄帝教民,江湖陂泽山林原隰皆收采禁捕以时,用之有节,令得其利也。大戴礼云“宰我问于孔子曰:‘予闻荣伊曰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耶?

  何以至三百年?。’”孔子曰:‘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也。’”注[二四]索隐炎帝火,黄帝土代之,即“黄龙地螾见”是也。螾,土精,大五六围,长十余丈。螾音引。正义螾音以刃反。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①

  注①索隐旧解破四为三,言得姓十三人耳。今案:国语胥臣云“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唯青阳与夷鼓同己姓”。又云“青阳与苍林为姬姓”。是则十四人为十二姓,其文甚明。唯姬姓再称青阳与苍林,盖国语文误,所以致令前儒共疑。其姬姓青阳当为玄嚣,是帝喾祖本与黄帝同姬姓。其国语上文青阳,即是少昊金天氏为己姓者耳。既理在不疑,无烦破四为三。

  黄帝居轩辕之丘,①而娶于西陵之女,②是为嫘祖。③嫘祖为黄帝正妃,④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⑤青阳降居江水;⑥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⑦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箰焉。⑧黄帝崩,⑨葬桥山。⑩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注①集解皇甫谧曰:“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山海经曰‘在穷山之际,西射之南’。”张晏曰:“作轩冕之服,故谓之轩辕。”

  注②正义西陵,国名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祖,一作‘俎’。嫘,力追反。”索隐一曰雷祖,音力堆反。正义一作“䦅”。

  注④索隐案:黄帝立四妃,象后妃四星。皇甫谧云:“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节,生青阳。次妃彤鱼氏女,生夷鼓,一名苍林。

  次妃嫫母,班在三人之下。”案:国语夷鼓、苍林是二人。又案:汉书古今人表彤鱼氏生夷鼓,嫫母生苍林,不得如谧所说。太史公乃据大戴礼,以累祖生昌意及玄嚣,玄嚣即青阳也。皇甫谧以青阳为少昊,乃方雷氏所生,是其所见异也。

  注⑤索隐玄嚣,帝喾之祖。案:皇甫谧及宋衷皆云玄嚣青阳即少昊也。今此纪下云“玄嚣不得在帝位”,则太史公意青阳非少昊明矣。而此又云“玄嚣是为青阳”,当是误也。谓二人皆黄帝子,幷列其名,所以前史因误以玄嚣青阳为一人耳。宋衷又云:“玄嚣青阳是为少昊,继黄帝立者,而史不□,盖少昊金德王,非五运之次,故□五帝不数之也。”

  注⑥正义括地志云:“安阳故城在豫州新息县西南八十里。应劭云古江国也。

  地理志亦云安阳古江国也。”

  注⑦索隐降,下也。言帝子为诸侯,降居江水、*[若水]*。江水、若水皆在蜀,即所封国也。水经曰“水出旄牛侥外,东南至故关为若水,南过邛都,又东北至朱提县为卢江水”,是蜀有此二水也。

  注⑧正义华阳国志及十三州志云:“蜀之先肇于人皇之际。黄帝为子昌意娶蜀山氏,后子孙因封焉。帝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母曰昌仆,亦谓之女枢。”河图云:“瑶光如霓贯月,正白,感女枢于幽房之宫,生颛顼,首戴干戈,有德文也。”

  注⑨集解皇甫谧曰:“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一岁。”索隐案:大戴礼“宰我问孔子曰:‘荣伊言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何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至三百年乎?’对曰:‘生而人得其利百年,死而人畏其神百年,亡而人用其教百年。’”则士安之说略可凭矣。正义列仙传云:“轩辕自择亡日与髃臣辞。还葬桥山,山崩,棺空,唯有剑舄在棺焉。”

  注⑩集解皇览曰:“黄帝頉在上郡桥山。”索隐地理志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山有黄帝頉也。正义括地志云:“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地理志云上郡阳周县桥山南有黄帝頉。”案:阳周,隋改为罗川。尔雅云山锐而高曰桥也。”

  帝颛顼高阳者,①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②载时③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④治气⑤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⑥南至于交址,⑦西至于流沙,⑧东至于蟠木。⑨动静之物,⑩大小之神,⑾日月所照,莫不砥属。⑿

  注①集解皇甫谧曰:“都帝丘,今东郡濮阳是也。”索隐宋衷云:“颛顼,名;

  高阳,有天下号也。”张晏云:“高阳者,所兴地名也。”

  注②索隐言能养材物以任地。大戴礼作“养财”。

  注③索隐载,行也。言行四时以象天。大戴礼作“履时以象天”。履亦践而行也。

  注④索隐鬼神聪明正直,当尽心敬事,因制尊卑之义,故礼曰“降于祖庙之谓仁义”是也。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谓山川之神也。能兴云致雨,润养万物也,故己依冯之剬义也。剬,古制字。

  注⑤索隐谓理四时五行之气以教化万人也。

  注⑥正义幽州也。

  注⑦正义址音止,交州也。

  注⑧集解地理志曰流沙在张掖居延县。正义济,渡也。括地志云:“居延海南,甘州张掖县东北千六十四里是。”

  注⑨集解海外经曰:“东海中有山焉,名曰度索。上有大桃树,屈蟠三千里。

  东北有门,名曰鬼门,万鬼所聚也。天帝使神人守之,一名神荼,一名郁垒,主阅领万鬼。若害人之鬼,以苇索缚之,射以桃弧,投虎食也。”

  注⑩正义动物谓鸟兽之类,静物谓草木之类。

  注⑾正义大谓五岳﹑四渎,小谓丘陵坟衍。

  注⑿集解王肃曰:“砥,平也。四远皆平而来服属。”索隐依王肃音止蜀,据大戴礼作“砥砺”也。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①颛顼崩,②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注①索隐系本作“穷系”。宋衷云:“一云穷系,谥也。”正义帝舜之高祖也。

  注②集解皇甫谧曰:“在位七十八年,年九十八。”皇览曰:“颛顼頉在东郡濮阳顿丘城门外广阳里中。顿丘者城门,名顿丘道。”索隐皇甫谧云:“据左氏,岁在鹑火而崩,葬东郡。”又山海经曰:“颛顼葬鲋鱼山之阳,九嫔葬其阴。”

  帝喾高辛者,①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②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③高辛于颛顼为族子。

  注①集解张晏曰:“少昊以前,天下之号象其德。颛顼以来,天下之号因其名。

  高阳﹑高辛皆所兴之地名;颛顼与喾皆以字为号:上古质故也。”索隐宋衷曰:

  “高辛地名,因以为号。喾,名也。”皇甫谧云:“帝喾名□也。”正义帝王纪云:“溋母无闻焉。”

  注②正义蟜音居兆反。本作“桥”,音同。又巨遥反。帝尧之祖也。

  注③集解皇甫谧曰:“都亳,今河南偃师是。”

  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①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

  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②明鬼神而敬事之。③其色郁郁,其德嶷嶷。④其动也时,其服也士。⑤帝喾溉执中而篃天下,⑥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⑦

  注①正义帝王纪云:“帝溋高辛,姬姓也。其母生见其神异,自言其名曰岌。

  龆龀有圣德,年十五而佐颛顼,三十登位,都亳,以人事纪官也。”

  注②正义言作历弦﹑望﹑晦﹑朔,日月未至而迎之,过而送之,上“迎日推策”是也。

  注③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言明识鬼而敬事也。

  注④索隐郁郁犹穆穆也。嶷嶷,德高也。今案:大戴礼“郁”作“神”,“嶷”作“俟”。

  注⑤索隐举动应天时,衣服服士服,言其公且廉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古‘既’字作水旁。‘篃’字一作‘尹’。”索隐即尚书“允执厥中”是也。正义溉音既。言帝溋治民,若水之溉灌,平等而执中正,篃于天下也。

  注⑦正义以上大戴文也。

  帝喾娶陈锋氏女,①生放勋。②娶娵訾氏女,生挚。③帝喾崩,④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崩)*,⑤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注①索隐锋音槵。案:系本作“陈酆氏”。皇甫谧云“陈锋氏女曰庆都”。庆都,名也。正义锋音槵。又作“丰”。帝王纪云“帝溋有四妃,卜其子皆有天下。

  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后稷。次妃有娀氏女,曰简狄,生□,次妃陈丰氏女,曰庆都,生放勋。次妃娵訾氏女,曰常仪,生帝挚”也。

  注②正义放音方往反。勋亦作“勋”,音许云反。言尧能放上代之功,故曰放勋。谥尧。姓伊祁氏。帝王纪云:

  “帝尧陶唐氏,祁姓也。母庆都,十四月生尧。”

  注③索隐案:皇甫谧云“女名常宜”也。正义娵,足须反。訾,紫移反。

  注④集解皇甫谧曰:“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皇览曰:“帝喾頉在东郡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中。”

  注⑤索隐古本作“不着”,音张虑反。俗本作“不善”。不善谓微弱,不着犹不着明。卫宏云:“挚立九年而唐侯德盛,因禅位焉。”正义帝王纪云:“帝挚之母于四人中班最在下,而挚于兄弟最长,得登帝位。封异母弟放勋为唐侯。

  挚在位九年,政微弱,而唐侯德盛,诸侯归之,挚服其义,乃率髃臣造唐而致禅。唐侯自知有天命,乃受帝禅,乃封挚于高辛。”今定州唐县也。

  帝尧者,①放勋。②其仁如天,③其知如神。④就之如日,⑤望之如云。⑥富而不骄,贵而不舒。⑦黄收纯衣,⑧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⑨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⑩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注①集解谥法曰:“翼善传圣曰尧。”索隐尧,谥也。放勋,名。帝喾之子,姓伊祁氏。案:皇甫谧云“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寄于伊长孺之家,故从母所居为姓也”。正义徐广云:“号陶唐。”帝王纪云:“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徐才宗国都城记云:“唐国,帝尧之裔子所封。其北,帝夏禹都,汉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其南有晋水。”括地志云:“今晋州所理平阳故城是也。平阳河水一名晋水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号陶唐。”皇甫谧曰:“尧以甲申岁生,甲辰即帝位,甲午征舜,甲寅舜代行天子事,辛巳崩,年百一十八,在位九十八年。”

  注③索隐如天之函养也。

  注④索隐如神之微妙也。

  注⑤索隐如日之照临,人咸依就之,若葵藿倾心以向日也。

  注⑥索隐如云之覆渥,言德化广大而浸润生人,人咸仰望之,故曰如百谷之仰膏雨也。

  注⑦索隐舒犹慢也。大戴礼作“不豫”。

  注⑧集解徐广曰:“纯,一作‘□’。”骃案:太古冠冕图云“夏名冕曰收”。

  礼记曰“野夫黄冠”。郑玄曰“纯衣,士之祭服”。索隐收,冕名。其色黄,故曰黄收,象古质素也。纯,读曰缁。

  注⑨集解徐广曰:“驯,古训字。”索隐史记“驯”字徐广皆读曰训。训,顺也。言圣德能顺人也。案:尚书作“俊德”,孔安国云“能明用俊德之士”,与此文意别也。

  注⑩集解徐广曰:“下云‘便程东作’,然则训平为便也。”骃案:尚书幷作“平”字。孔安国曰“百姓,百官”。郑玄曰“百姓,髃臣之父子兄弟”。索隐古文尚书作“平”,此文盖读“平”为浦耕反。平既训便,因作“便章”。其今文作“辩章”。古“平”字亦作“便”,音婢缘反。便则训辩,遂为辩章。邹诞生本亦同也。 (待续)

转载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