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人物

王考廷温润小暗坑红茶余韵

【大纪元4月1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王鸿国台北县15日电)三峡是全台绿茶主要产地,在制茶达人王考廷钻研下,将三峡特有的“青心柑仔”茶种制成红茶,不仅台湾得金牌,还在中国大陆比赛拿下银奖,成就“小暗坑红茶”地方特产。

二月天却仍有夏天的感觉,湿湿热热,从台3线转进三峡横溪,一路上有不少茶行及茶园,来到山路,转来转去,终于看到建安制茶厂身影。

走进茶厂,扑鼻而来的茶香中,有些茶菁萎凋时的涩味,王考廷看起来比52岁的实际年龄年轻,不像已有玩茶30多年的沧桑感。更难想像在他的钻研下,成就三峡“小暗坑红茶”的知名度。

从王考廷、王维诚父子泡茶聊天中得知,热中茶道的人,自然对各地的茶品不陌生,尤其对台北县的绿茶更是如数家珍,不论是文山包种茶、石碇美人茶、三峡碧螺春、龙井茶或是林口龙寿茶、石门铁观音。但很少人知道三峡曾出红茶,还是台湾红茶的主要产地。

根据地方志的考据,早在日治时期,当时的“三井”公司就在三峡设茶厂,除了产制煎茶外,还特地成立红茶专业区,制作“日东红茶”外销英、美及香港等地,台湾光复后,农林公司还以红茶为大宗。

但当时的三峡红茶是属“阿萨姆”的大叶茶种,王考廷指着置放在茶厂一隅的老旧机器说,这就是专制龙井的机器,随着外省人来台人数增加,因应市场需求,多数茶厂转作龙井、碧螺春等外省茶,逐渐,大家似乎遗忘了红茶,制红茶的人愈来愈少。

王考廷从国小就和阿公学制茶,30多年下来充分掌握茶菁状况及气温、湿度等。他说,依萎淍、揉捻、杀青及发酵程度的不同,可以单一树种制作出不同的茶,不论是包种、东方美人、乌龙或碧螺春。

也因此,他尝试制作红茶,他舍弃阿萨姆红茶的过去,把三峡特有的青心柑种的茶叶拿来试制红茶。青心柑种的茶种不同于石门铁观音的硬枝红心或文山包种茶的青心乌龙,叶子很嫩且几乎没有纤维,还有些淡淡乳香,因此,在制茶过程面临茶性很容易转化的问题。

红茶虽是全发酵茶,但随着萎凋、揉捻等过程的不同,红茶的风味会全然不同。王考廷父子经过不断的尝试,终于制出满意的红茶,于是报名参加茶商公会2006年在南投举办的第一届天下茗茶大赛,击败上百名国内外的制茶高手,夺得红茶金牌奖,2007年还获中国大陆第二届“凯捷杯”红茶类银奖,声名大噪。

王维诚表示,不管是台湾或是国外,茶叶比赛多属区域性的,很少有跨区域比赛,天下茗茶大赛是偶然下得知并参赛,而评审等外人更对三峡出红茶表示意外,也建立并打响三峡“小暗坑红茶”的名号。

王考廷笑说,他制红茶还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绿茶主要以春茶、冬茶为主,夏天才制作红茶和东方美人茶,让茶也有季节性的韵味。红茶也要像东方美人茶般,最好是经过小绿叶蝉(浮尘子)啃食过会更芳香,另外,制茶时的心情也是制好茶的重要元素。

他说,他只会制茶,不会行销,但有很多内行的人会直接找他买茶,甚至介绍海外客户及代购,间接让他的红茶漂洋过海,外销到欧美、日本及中国大陆等地。

王维诚解释,泡三峡红茶的温度不能高,约摄氏85度到90度间就好了,外国红茶的味道重,才会衍生掺入奶精、糖或再制成果茶、花茶的喝法。但三峡红茶已有自然蜜香,喝了回甘又温润,最多,加些鲜奶就很好喝。

“小暗坑红茶”因王考廷制茶的功夫而声名大噪,进而成为地方的特色产业,当地制作红茶的茶行家数一下子增加许多,有人抢先一步注册“小暗坑红茶”商标。王考廷却淡然的说,各人制茶技术不同,各具风味,消费者会自己选择适合的口味。980415

“今天的台湾英雄”专栏部落格网址:http://www.cna.com.tw/TWH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