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新闻

专家称中国有隔震技术的建筑物不过千

【大纪元4月17日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导)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中南设计院院长张柏青表示, 中国应用隔震技术的建筑还不到一千座;他呼吁在中国大力推广使用柔性材料的隔震技术。

中国76年唐山地震后,出现了不少使用原始的“硬碰硬”技术加固或新造建筑;张柏青院长所说中国应用隔震技术的建筑不到一千座,其关键词是“隔震技术”,即在建筑物和地基之间使用柔性材料隔震垫的技术。张柏青指出,在中国推广隔震技术有难度,原因之一是建筑单位对高成本有顾虑。

旅美学者朱学渊博士表示,坚硬材料的抗震性不一定最好;他举汽车为例说:

“人的观念都是在变化的。比如说什么样的汽车能够让人感到更安全?过去我也是不懂的,我认为汽车造得越硬就越好,被撞的时候就会越安全。事实上不是这样,现在的汽车比较轻,它的结构采取一种可以折断的结构,在钢梁上每隔多少距离都可能给它一种可能折断的地方。因此,当它一碰撞的时候就折断了,一折断就减少了它的碰撞和伤害。一种同样的材料不是越硬越好的。问题在于软性材料价格比较贵,但是,我们不得不采用软性材料,而且要采用比较轻和软的材料来做房屋建筑的主要材料。”

朱博士说,以木材为支撑结构的建筑的抗震性要好于钢筋预制板建筑:

“中国跟美国、日本不一样,日本跟美国房屋建筑材料的基本材料是采用木材料,结构性的支撑使用木材。木材跟钢筋水泥不一样,钢筋是硬材料,那个东西实际上相对来讲是一种软材料。这种软材料就是比较安全。所以,日本和美国在地震的时候造成的伤亡是比较少的。但是,我们中国第一是人口多,第二是木材的稀缺,我们解放以前或者是几千年来,中国的主要建筑支撑性的结构使用木材,比如北京四合院的房子基本上都是木材的,木材的抗震性是比较强的。解放以后就不一样了,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来建造。一层一层的楼板都是用预制板。当墙一倒下来,预制板一层一层地把你压下来。意大利地震大概也是相同的情况。更坏的就是砖结构,砖结构既硬又具有粉碎性。”

中国旅美科学家协会名誉会长谢家叶博士表示,要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必须首先破除建筑商唯利是图的观念:

“现在很多都是私人建筑开发商,他有个侥幸心理,有赚钱心理,这是要花钱的,这种东西肯定要比造一个平常的房子要贵得多。因为,从现在的建筑开发商的角度来说,那些房子就是为了赚钱,整个来说是为了争取高额暴利为主导。他这个房子的抗震结构不会很好。说到传统的硬碰硬的技术,现在中国的技术当中,即使用这种传统的技术也是很少很少的,比如说四川汶川的地震,成都很多的房子都裂了,如果他用老材料建得很牢靠,钢筋加固得很好的话,也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损坏。”

谢博士表示,加强校舍的抗震性尤为重要:

“汶川学校用的什么材料?死了那么多学生!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不管是现代还是长远都是很重要的,世界上一般说来很多比较先进、比较发达的国家对学校的建筑是非常重视的。即使对材料和其他一些比如说防火等意外的风险,他设计得都是非常重要的。”

谢家叶表示,中国要大力加强新的抗震技术和抗震材料的研究开发;在这方面,要学习日本人的认真精神:

“国家在这个上面的投入不大,没有自己的自主开发抗震的新技术和新材料。日本搞出这么多新的防灾防震的技术,搞出这么多的一套安全程序,搞得很细。我认为这个东西不是中国人搞不出来,这个技术不是那么难的,而且,这个放在减灾的程序也不是那么难的。日本人好的东西我们要学习,我们要学习他们认真的精神。”

中南建筑设计院院长张柏青呼吁,中国政府在大力推广隔震技术的同时,应当制定出台相关法规标准。(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