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专家:电视数位化技术与政策困境待解决

【大纪元4月2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廖芸婕、张云铣台北23日电)多位产业界专家今天在一场探讨后新闻时代广电政策的会议上指出,台湾的数位化发展从领先到落后、从明朗到模糊,始终卡在技术与政策层面,政府应适度地介入与推动。

卓越新闻奖基金会与中央通讯社共同主办的“卓新论坛”,23日上午由卓越新闻奖基金会董事胡元辉担任主席,检视国家数位化政策下的公共利益问题。

公共电视工程部经理杨家富从家庭中电视的定位谈起。他说,电视是资讯与娱乐来源,在产业界无适当规划的情形下,观众其实不清楚数位化的意义,这个概念也无法推广。他相信无线电视台、直播卫星与宽频网路三个平台是互相竞合的,但由于法规不清楚、收费政策模糊,使得定位始终不明确。

中华电信北区分公司副总工程师张义丰则说,以目前的无线电视制作节目量而言,不可能满足所有频宽的需求,必须开放平台,让其他内容提供者加入竞争,才能丰富这个平台。当前由于商业化模式无法促成,数位电视的光芒也无法让民众共享。主管机关应该透过各种行销宣传管道,让民众理解数位电视相较于类比电视的优点,提高民众对电视数位化的意愿。

艾科思达事业发展部总监张成军反思无线电视台的角色,质疑公共电视为何必须担负建置无线电视数位平台的艰钜任务。台湾在引进数位化技术时,信号强度的测试并未随着环境调整,导致无线电波执照的发放标准实际上有落差。种种因素都说明台湾的环境在数位电视发展上,十分不成熟,政策的配置也有问题;目前可能只有改版为HDTV(高画质节目),才是在市场的唯一利基。

太颖国际法律事务所所长谢颖青从民主化历程的角度点出,台湾数位产品从未摆脱制造后外销、剩余回台湾分配的情况;政府并未站在文化的角度思考什么是民众最需要的。台湾消费者一向是被动接受内容,照单全收,然而当前已渐渐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

此外,政府的许多作为与法规,并未考虑台湾产业的发展;有线电视的工程技术管理规则,不但妨碍产业升级,也妨碍经营效率。谢颖青建议,可能的解决方案是考虑像美、欧国家一般让无线电视台成为地方性的电视台,不必考虑信号传输与地形障碍,才能最有效率地使用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