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保钓人:保钓理想性与热情 当下社会最欠缺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2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彦瑜新竹市28日电)1970年代的保钓运动至今近40年,谈起过往,“老保钓”林孝信说,当年投身保钓的留学生所拥有理想性格与热情,是台湾社会现在最欠缺的。

现年65岁的林孝信,目前是弘光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当年从美国返回台湾,他运回 100多箱行李,其中有20至30箱是保钓运动相关的文件。

最近,他把这些珍贵资料都捐给清华大学图书馆,希望为历史留下纪录。虽然毕业于台湾大学,却把这些珍藏捐给清大,他说,“台大也曾来询问,不过,他已早一步答应清大了”。

林孝信说,钓鱼台列屿总面积不到 7平方公里、无人居住,但在近40年来,数度引发台海两岸与美、日紧张的国际关系,也影响众多投身保钓者的人生道路。

不过,林孝信感慨地表示,保钓运动的历史长期被台湾社会所忽略,他希望透过相关文献的展览与讨论,呈现70年代保钓运动的原貌。

林孝信说,当年投身保钓运动的留学生,都是无怨无悔地付出,甚至还受到政治迫害,但这段历史并不被社会所了解。

他说,相较于台湾社会现今的功利走向,当年这些热血青年都是充满理想性格,为了追求理想与真相,完全不考虑个人的生涯规划。

林孝信说,他是科学背景出身,原本并不关心政治,但在1970年于美国创办“科学月刊”,与在美的台湾留学生有密切连系,形成密集且有效的留学生联络网,而很多参与“科学月刊”的人后来也变成保钓运动的主要推动者。

他说,保钓运动对当年许多留学生有深刻启发,不仅重新认识世界,也展开知识份子的自我反省。

而保钓运动也改变了林孝信的人生。他透露,他原本是前途看好的科学人才,却因为保钓运动,名列黑名单,护照被没收,甚至也被迫放弃博士候选人资格。

不过,人生虽因保钓而转弯,但林孝信对社会的关怀,却没有减少,返台后,仍积极投入通识教育与社区大学。

林孝信说,保钓运动因为路线的不同,而分为左派、右派,以及关怀台湾内部的第三路线。

虽因某些敏感因素,保钓运动长期被社会忽略,但他认为,这是历史重要的一页,也希望更多人捐出相关文献,让社会了解这段历史,呈现当年热血青年的理想性格与热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