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有灵

植物也有情绪 (8-16) 长距离通讯

【大纪元5月19日讯】 在逐一列举未来可能的“生物通讯”研究想法之前,我想先为读者回顾我的研究到目前为止所带来的诸多想法。其中之一是对实验者意念的考量。

一个实验者的正面或负面预期,是不是真的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呢?初步观察的结果,答案是肯定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将实验程序完全自动化,试图将实验者的意识从实验环境中排除。第三章关于植物对丰年虾死亡的反应实验对这样的程序设计有详细描述。

接下来要讨论的是几项构思中的研究,也许还带有一些哲学思考。每一项研究所得到的正面结果将有助于推动另一项研究。在经费充裕的情况下,这些研究是实际、可执行的。

长距离通讯

从实验中,我们发现“生物通讯”的本质似乎具有某些独特性。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涉及三个方面:通讯的传输速率、它的距离限制(如果有的话)以及受屏蔽影响的程度。

由于物体接收讯号的时间与EEG装置记录到放电现象之间的有短暂的生物延迟,我们在地球范围内难以测定其通讯速率。如果传输速率比传统电波的传播速率──光速快很多,那么我们应该可以在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太空任务中进行这项研究。一旦确认存在着比光速更快的速度,这将对未来的任务带来非常重大的意义。

我们的研究显示,人类体外细胞与其捐赠者间的实际距离(physical distance)并未成为讯号传输时的障碍。在我们发表的白血球实验报告中(如第八章所述),捐赠者与实验室间的距离最远可达十五英哩。而另一个提到过的实验中,其实验对象各自位于圣地牙哥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两地。

至于通讯屏蔽的问题,我们曾在恩西尼塔市的加州人文科学院(CIHS)使用过一个以极先进技术屏蔽的房间──这个房间的设计能够过滤掉所有传统科学已知的电磁波频率。

当时在场的有我、史帝夫‧怀特、上一章提过的汤姆‧葛雷,以及CIHS的研究主任盖坦‧切瓦利尔(Gaitan Chevalier)等人。我们两次将不同的实验对象关在这个房间中──一次是连接至GSR装置的植物,另一次则是连接至EEG装置的细菌。我们毫无困难地辨识出房间外的人类刺激源与仪器所记录的图谱反应之间的联结。

如第八章所述,我近年来参加了一些会议,因而有机会听到一些量子物理学家的演说。在这些会议中,我发现“全域性”屡被提及。这个概念的特性是不受通讯距离限制以及“零时间消耗”(zero time consumption)。

有些物理学家表示,这些全域性之特性可以解释,为何我所发表的“生物通讯”案例能在远距离下发生。我们急切地想要与NASA在一些极远距的实验上合作,例如火星任务。因为,在这种条件下,利用传统的通讯方法传递讯号将会有二十至三十分钟的时间延迟。

(转载自博大出版社《植物,也有情绪》一书)(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