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总理

一代反共领袖:丘吉尔(104)

中国的参战完全出乎美国的意料。一方面,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主要敌人是苏联,因此不愿意将其大量部队长期陷在朝鲜同中国人而不是同苏联人作战。另一方面,战争耗费了美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国内开始反战,而且其他国家也不再愿意派兵参加联合国军队。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决定通过谈判沿三八线实现停战。而中共基于自身实力,也同意停战进行谈判。

停战谈判于1951年7月开始,在停火线附近的板门店延续了两年。如果战前的状况能够恢复,中国和朝鲜都热衷于达成和平协定,如果所要求的条件达不到,他们还是比较愿意继续进行谈判。中国和朝鲜普遍都不想继续战争,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美国的大规模轰炸,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同时,他们也努力避免表现出软弱,因为他们相信只有处在强者的位置上,才能使美国在谈判中变得诚实和灵活一些。

而史达林则非常恼火,他不想让拥有世界最多人口和最大数量军队的中共退出战争,从而影响他的全球战略。史达林采取强硬立场,希望战争拖住美国,加剧美国社会内部以及美国同西方盟国的紧张局势,同时也防止中国与美国接近的想法,使谈判时断时续。在此期间,双方战斗仍在继续,入朝的中共军队还得到了苏联重型武器的支援。

1950年,英国和美国一道参加了对朝鲜的战争,1951年,英国又签订了对日和约。在英国的赞许下,日本变成了美国在远东的军事基地。

丘吉尔的许多朋友都曾劝他退出政治舞台,专心致志地撰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但丘吉尔没有接受劝告。他宣布,将在议会中全力以赴地研究战后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并将继续领导保守党战胜工党,重主国政。对此他充满了自信。他说:“工党不会永久存在,上帝保佑,在我们返回之前,国家不要遭受更多的损害。我们应当回去。我们一定回去,这是必然的,就像太阳明天必然会重新升起一样。”

当时的工党政府面临着许多严重的问题。战争使英国付出了极其巨大的代价,严重削弱了的英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英国的战争支出超过250亿英镑,使国债增加了两倍,连续长时期地遭受轰炸使整个国家的财富损失了约1/4。与战前相比,英国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出口贸易严重滑坡。工党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刺激本国工业生产增长。他们增加工业投资,对电力、运输、煤炭、天然气等能源和交通部门实行了国有化,利用英联邦特惠制和金融集团的杠杆作用扩大贸易出口。这些措施收到了一定程度的效果。

丘吉尔在外交政策方面赞成和支持工党政府的路线,在内政和经济方面则持坚决的批评态度。他认为,工党政府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是体现了他们对社会主义学说的信仰,而并不能适应英国经济和社会的实际情况。丘吉尔反对工业国有化、反对在某些经济领域里实行国家监督。

在丘吉尔忙于建立欧洲联盟和英语国家特殊关系的社会活动之余,丘吉尔除画了许多写生、养了几匹赛马之外,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了撰写六卷本、长达数百万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他利用了许多官方档和他与罗斯福、史达林之间的私人通信及来往电报,经过思考梳理之后口述出来,由秘书整理出文字。美国的和英国的杂志竞相争取首先得到连载丘吉尔此书的权利。这部巨著的稿费超过了丘吉尔此前得到的稿费之和。《星期日泰晤士报》写道:“20世纪很少有人比丘吉尔拿的稿费还多。”

在离任的这些年中,丘吉尔衰弱的身体有了明显好转。渴望“复仇”和“改变1945年选民们对他的判决”使他精力充沛、勇气十足。他终于等到了时来运转的这一天。1950年1月11日,艾德礼宣布2月3日解散议会,2月23日举行大选。丘吉尔闻讯,马上从马德拉度假地飞回伦敦。大选结果仍然是工党占多数,但与保守党之间的差距被大大缩小了。具体数字为工党315席,保守党298席。两大党席位如此接近,通常很快会再举行一次选举。

1951年9月,英王在做肺癌手术之前,敦促艾德礼秋季举行选举,以保持政治上的稳定。艾德礼宣布10月4日解散议会,25日举行大选。这次保守党提出了两项新的施政措施,一是对军火企业征收超额利润税,二是一年建设30万所住宅解决民众的住房问题。

在竞选中工党新任外交大臣赫伯特•莫里森借英国与伊朗之间因英伊石油公司被伊朗国有化而导致的危机向丘吉尔询问:英国政府该不该同伊朗打仗?丘吉尔反击说,莫里森“正在散播保守党想要进行另一场世界战争。我十分肯定,如果一个强有力的保守党政府在掌权,波斯危机决不会以这种形式发生。”丘吉尔还巧妙地指责工党政府“软弱无力和犹豫不决”。丘吉尔说,他不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无论如何,扳动一场第三次世界大战栓机的不会是英国人的手指。

大选揭晓后,保守党获321席,工党295席。丘吉尔在伍德福德选区再次当选。艾德礼到白金汉宫辞职之后的几分钟内,丘吉尔被国王召见,奉命组阁。丘吉尔任命艾登为外交大臣,巴特勒为财政大臣,利特尔顿为殖民地事务大臣,大卫•麦克斯韦尔•法伊夫为内政大臣,蒙克顿为劳工大臣,伍尔顿为枢密院长,索尔兹伯里(克兰伯恩)为掌玺大臣,伊斯梅为联邦事务大臣。国防大臣暂由丘吉尔兼任,等到亚历山大元帅从加拿大总督任满归国后再由他担任。

年长史达林5岁而又体弱多病的丘吉尔,再次回到政治中心,令史达林震惊,而且是史达林统治全球野心的一个最大障碍。此时的韩战还在进行中,未能达到史达林的设想,各方想要谈判使得史达林压力也很大。

英美联合是时代的主旋律,丘吉尔再次就任首相之初,即1952年初,丘吉尔赴美与杜鲁门总统会晤,商讨加强英美合作问题。他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时再一次强调了英语民族的团结这一主题。英国《泰晤士报》报导丘吉尔访美时说,他仍然“反应敏捷、消息灵通、思想丰富、语言生动,而且诙谐机智一如既往。”丘吉尔还表态坚决支持美国参加朝鲜战争。

1952年10月3日,英国成功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为美苏后的第三个核武国家。早在1950年1月,杜鲁门为了在核武方面超前苏联,他曾下令加速研究氢弹。美国于1952年11月,进行了以液态氘为热核燃料的氢弹原理试验,但该实验装置非常笨重,不能用作武器。

1953年1月,艾森豪就任美国总统。此时的丘吉尔越发意识到原子弹是毁灭世界的“有效武器”,如何使世界免于毁灭在原子弹之下成为丘吉尔考虑的重要问题。艾森豪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原子弹仅仅是武器的一个发展而已,不认为能毁灭世界。当然,此时的丘吉尔想要与史达林谈控制核武器是不可能的。

丘吉尔希望同史达林会晤商谈东德西德问题和亚洲的韩战。丘吉尔希望艾森豪也能与史达林会晤,但艾森豪认为韩战未结束之前,会晤不会成功。

1953年2月,英王乔治六世逝世。1952年底,史达林又以“医生的阴谋”,拉开了新一轮大清洗的序幕。当时,比较著名的人士,如贝利亚、伏罗希洛夫、莫洛托夫、米高扬、卡冈诺维奇都已被史达林点名批判,正陷入极度的恐惧之中。

1953年3月2日,英国议会发表声明,丘吉尔准备可在任何时间与史达林和艾森豪会晤。1953年2月28日星期五晚,象往常一样,史达林在自己的别墅内和贝利亚、马林科夫、赫鲁雪夫及贝尔加宁共进晚餐,3月1日星期六的凌晨,贝利亚、马林科夫、赫鲁雪夫和布林加宁离开。3月2日深夜,守卫军给史达林送一封亲收的机密信件时发现,穿着薄薄睡衣的史达林躺在冰冷地板上,几乎死亡。按规定,守卫军每次只能将信放在史达林休息室外面的桌子上,而不能再往里走。这次却透过门上的玻璃,意外地发现史达林躺在地板上。若不是守卫军有机密信件要立即送到,这个掌管着苏共中央大权的独裁者,真不知还要在冰冷的地板上躺多久。

这里要说明的是,史达林的别墅装着电子报警系统,每个门和窗户上都有信号器。根据信号,守卫军可以知道史达林在哪个房间内。这就是说守卫军知道史达林在一个房间内已一天一夜没吃饭,也没到另一个房间去过。对于一个73岁且身体状况不佳的老人来说,一定是有情况了。可门外的守卫军却不敢敲门询问,因为史达林规定没有他本人的召唤,任何人都不可以进他的别墅。

  

1953年3月4日,当时苏联最具权威的官方报纸《真理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前一天由苏共中央委员会和苏联部长会议联合签发的史达林病情公报,公报说,“史达林于3月1日午夜至3月2日凌晨在莫斯科的寓所里突发脑溢血,造成右肢瘫痪并失去言语能力,3月2日和3日已采取了必要的医疗措施”。3月6日,《真理报》发布了史达林病故医学鉴定书:“因连续出现心血管供血不足和呼吸困难,史达林同志于3月5日21点50分逝世。”

丘吉尔与史达林的生命竞争以史达林去世而告终。史达林新一轮大清洗也就告终了,那些被点名的人从死亡线被拉了回来。可以说,假如史达林活的再长久些,苏联不知又有多少无辜的人将被杀害。

--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