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反共领袖:丘吉尔(102)

子仪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4
【字号】    
   标签: tags:

这一消息犹如一枚引爆的炸弹,顿时使全世界为之哗然。在英国议会,在首相官邸,在白金汉宫,到处笼罩着一片震惊的气氛。没有人,甚至连首相艾德礼也未曾想到,蒙巴顿竟然如此急不可耐地降下大英帝国在印度的帷幕。巴基斯坦则在前一天——8月14日宣告独立。8月蒙巴顿方案实施,尼赫鲁任印度自治领总理兼外长等职务。
  
“蒙巴顿方案”中规定,喀什米尔地区可以自由选择归并印度或巴基斯坦。在喀什米尔的500万人口中,77%是穆斯林,印度教徒占20%。但是,由于英国为在印巴两国间制造矛盾,将喀什米尔的主权交给了信奉印度教的查漠土邦王公。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彻底打破了丘吉尔一生奋斗的千年帝国梦。如丘吉尔在三十年代所言,印度独立必然伴随着内部难以控制的战争。1947年8月,喀什米尔境内的穆斯林土邦蓬齐发生起义,宣布成立“自由喀什米尔”政府,加入巴基斯坦。

巴方对此表示欣然接受。但查漠王公随即对蓬齐采取高压政策,致使50万穆斯林越境逃入巴基斯坦。10月20日,“自由喀什米尔”义军逼近喀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喀什米尔土邦向印度政府求援。27日,印度伞兵部队在斯利那加空降,第一次印巴战争随之爆发。第一次印巴战争几乎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所有常规武器。在战争中,巴基斯坦空军频繁飞越喀喇昆仑山脉支援陆军作战,印度空军在夜间沿河谷飞行,为在喀什米尔作战的部队提供支援。这次战争以巴基斯坦占领喀什米尔2/5领土,印度占领其余3/5领土暂告结束。

一些人不满甘地接受印巴分治法案,拒绝甘地的非暴力哲学。当印度人和穆斯林人又开始暴乱冲突,甘地开始了他的第十四次绝食,告示大家直到停战之后他才会进食。他成功使局势一度稳定。但在1948年1月30日,刚结束绝食的甘地在前往一个祈祷会的途中被一个印度教狂热分子南度蓝姆•高德西枪杀。在后来的审判中,南度蓝姆•高德西自称:“在我开枪前,我真心祝福他(甘地)并当面恭敬地向他鞠躬。”

此后,锡兰(今斯里兰卡,1948年2月4日)、缅甸(1948年1月4日)等国也相继独立。标志着大英帝国的衰落。

战后这几年,在远东的中国的局势更令丘吉尔不安。首先因为在《雅尔达协定》中,苏联保留了自己在中国局部地区(东北)的优先地位。为了保护这一利益,苏联在战后初期允许中共军队大批进入东北,以此来削弱国民政府,迫使其为争取苏联的合作付出更高的代价。更为重要的是,中共大批开进东北时,战争已经结束,如何巩固现有的胜利成果而非维持与西方团结成为史达林的首要任务。苏军在东北给中共带来双重利益:(1)中共领导相信它有助于限制美国对内战的直接卷入;(2)它为中共向东北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随着美军在华北的登陆以及美国帮助蒋介石向东北运兵数量的增加,苏联对中共的帮助也就越趋积极。直到1945年11月,苏联才因为美国和蒋介石的抗议开始限制中共在东北的活。 尽管中共对苏联政策改变表示不悦,但它此时已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背靠苏联的第一个战略根据地,实现了其多年来一直求之而不得的目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共利用中华民国政府抗日的时机,中共的军队从最初的5万人扩大到战后的127万,另外还有民兵268万。且中共对国民党军政系统的渗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国共矛盾愈发激烈,在美国政府的调停下,国共两党签署了《双十协定》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12个问题阐明了国共双方的见解。其中有的达成了协定,有的未取得一致意见。

但中共以扩张实力与地盘为首要考量,从未遵守中国战区统帅的命令,反命令所指挥的八路军等中共武装力量积极向日军进攻,抢占地盘。在延安八路军总部的命令下,中共所属各武装力量纷纷向附近据守的日军发出最后通牒,令其投降,并对拒不投降者展开攻击。蒋中正总统在签署了协定后对中共的诚意不抱幻想。

1946年6月下旬,国、共两党的军队在中原地区(湖北、河南交界)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长达三年多的全国内战就此开始。在1948年9月—1949年12月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辽西会战)、淮海战役(徐蚌会战)和平津战役(平津会战)国民党方面的作战失败,不但丧失大片控制的土地,国民革命军损失了主力近150万人,更有超过100万的部队与政府官员投降共产党。

1949年10月1日,中共的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两个中国”开始同时存在。12月10日,中华民国政府宣告“大陆沦陷”。至此,中国大陆几乎全部为共产党所控制。中国国民党仅能掌控中国东南沿海岛屿。苏联的势力进一步扩大,中国赤化使自由世界雪上加霜,自由世界损失了大片土地和人口。

1948年5月,丘吉尔仍在为欧洲联盟作不懈的努力,他作为荷兰海牙会议的发起人,是旨在为推广欧洲联盟特定目标的会议。会议上提出建立欧洲议会,尽管英国工党政府拖延了时间,最终欧洲议会于1949年夏在斯特拉斯堡建立。1949年8月11日,丘吉尔在斯特拉斯堡的克莱波广场为2万人演讲,推动了欧洲联盟的序幕。

1949年8月29日,苏联的情报工作起作用了,苏德专家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西方的优势渐渐失去,战争危险更近了。西方世界为之震动了。

丘吉尔原本为了在战后能制肘苏联,他曾帮助推动美国研究原子弹和在日本投放原子弹,并一再警告不要使原子弹技术泄露给苏联,但一切都完了。自由世界已经没有原子弹技术的优势了,现在仅有的优势是数量上的,可是苏联赶上来的时间已经在加快。并且,苏联正在加快研制更位致命的威力更大的氢弹。丘吉尔感到欣慰的是他刚刚完成了欧洲自由世界联盟的目标,算是在政治上有了一定的优势。远东的中国形势大局已定,整个世界再次大战的阴云变得更加迫近。--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此期间,要求盟国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德军对苏联的压力这一问题被提了出来。5月,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访问英国,与丘吉尔政府就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从苏德前线引开至少40个德军师的前景问题进行商讨。

  • 这场风波虽已过去,但它使丘吉尔认识到,只有战场上的胜利才能稳固自己的首相地位。他想要亲自去开罗实地看看情况,但被艾登和布雷肯等人极力劝止了。
  • 阿拉曼战役是盟军在北非的一次决定性战役。这次战役使隆美尔损失了6万人,其中德军为3.4万。以此为转捩点,盟军此后在北非的战斗中节节胜利。丘吉尔曾在回忆录中概括道:“在阿拉曼战役之前,我们从未获胜过;在阿拉曼战役之后,我们从未失败过。”
  • 会议结束后,丘吉尔和马歇尔一起飞往阿尔及尔,与艾森豪讨论了下一步战斗部署,授权他在攻占西西里岛后采取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的适当措施。
  • 1945年1月,丘吉尔致电史达林,要求他“在维斯拉前线或其他某一地区发动强大攻势。”史达林决定在中线加强进攻,强大的苏军在三周时间内推进了500公里,进入距柏林70公里的奥得河地区,为西线的盟军减轻了压力,也创造了夺取最后胜利的条件。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不久即举行的大选中,英国人民抛弃了刚刚带领他们走向战争胜利的丘吉尔。此前在出席雅尔达会议时,有一天丘吉尔参加由罗斯福作东的宴会。在宴会上非正式的谈话中,丘吉尔说,他是经常被当作反动派“被痛打”的。但是在他和罗斯福、史达林三个人中,只有他随时可能由他的人民通过投票把他赶下台。
  • 1946年3月5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应邀访问美国期间在密苏里州富尔敦城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讲。在演讲中,丘吉尔深刻揭示了苏联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以及如何保证持久和平的建议。
  • “现在,如果苏联政府试图单独行动,在他们的地区建立一个亲共的德国,就将给英美两国占领区制造严重的困难,授予了战败的德国人以在苏联和西方民主国家之间拍卖抬价的权力。这些都是事实。不论我们从中得到什么结论,这肯定不是我们进行武装斗争所要建立的解放的欧洲,也不是一个具有永久和平必要条件的欧洲。”
  • 世界局势的发展远比丘吉尔在“铁幕演说”时所担心的还要严重,史达林领导的苏共对世界的威胁越来越大,其第五纵队遍布世界各地,各国共产党和亲共党派对各国政体产生了直接威胁。同时,大英帝国在经历二战重创元气大伤,而且在艾德礼的工党领导下对各殖民属地的控制力不断下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