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德国议员忆“六四”

人气 2
标签: ,

【大纪元6月4日讯】 1989年6月4日,中国学生与市民举行的“要民主”,“反官倒”活动遭到中国军队的武装镇压,数百人乃至上千人惨死在中共的枪弹和坦克下。这一幕不仅在中国民众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伤痕,20年过去,西方人回忆起这一幕也感到不寒而栗。在“六四”2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驻柏林周蕾采访了德国议会人权委员会的两位议员。以下内容根据采访整理。

德国议会人权委员会委员索恩克森:

中国仿佛倒退回中世纪

我对当时电视里的?面至今记忆犹新。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个赤手空E的学生勇敢地挡在一辆坦克前。我当时还在想,在中国,至少在北京或许会出现一个像布A格之春那样的开放的民主社会。

接下来,我再看到的?面非常可怕,中国仿佛倒退到了中世纪时代。而我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由此争取到集会自由。从那时起,天安门广场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机会自由的代名词。

我在这一运动中看到了建立一个开明社会的基础结构,那就是努力通过公开、不受限制的交流,通过自由对话来改进国家事务。一党专政、新闻审查和对集会自由的限制与这种开明的社会格格不入。

我认为,中国共产党目前无法对其内部的情况进行开诚布公的、自我批评式的讨论。党内E要是这样做了,就会被视为对党“严重的背叛”。我把这叫做“批评版的挑竹签游戏”,E第一个批评这个党,E就会丧失他在党内的前途。我想,只有等到当初那些(对六四事件)负责的党干部死后,可能才有人敢于触及这些造成巨大悲剧的错误决定,敢把这种类似于在文革期间摧毁西藏寺庙一样的决策称为错误决定。


德国议会人权委员会委员索恩克森

小档案:

布尔卡特‧米勒-索恩克E先生(Burkardt Muller-Sonksen)1959年出生于O东德的下萨克E州。1980年加入德国自由民主党。现为德国联邦议会人权委员会成员。

德国议会人权委员会副主席海巴赫:

中国学生为东欧变革作出贡献

可惜我记不清当时的情景了。我只记得,我听到这一事件时很震惊,因为我无法想像,中国政府竟然能这样射杀和平请愿的学生,甚至使用坦克。我当时觉得这简直不可能,因为我还一直相信执政者是有理性的。

当时的东德掌权者为了恐吓正在萌芽状态中的东德民主运动,有目的地在电视里播放中国军人血腥镇压抗议者的镜头。

中国抗议者的勇气当时无疑激励了东欧人民,站起来反抗共产极权的压迫。人往往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榜样,自己才会行动起来。可以说,中国学生以他们的行动,以他们的生命为代价,为东欧变革作出了重大贡献。

迄今为止,中国政府还是不愿谈1989年的这一事件。我认为,当局不应回避这一话题,理应和抗议者和他们的家人进行对话,寻找政治开放的途径。

从长远来看,一个自由、开放、民主的社会才是中国长治久安的保障。一个政权是不可能靠长期压迫本国人民而维持下去的。

遗憾的是,不是所有的共产党干部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德国议会人权委员会副主席海巴赫

小档案:

霍尔格‧海巴赫( Holger Haibach)先生1971年出生于O西德地区黑E州的乌兴根市。1990年加入德国基民盟(CDU)。2002年进入德国联邦议会。现任议会人权委员会副主席。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组图: 六.四 20年前的惨痛回忆 (4)
掸尘 :中国忌日
天安门20年  柴玲吁大家不要忘记六四
国内多位异议人士因六四来临被监控 行动自由受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