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互动】中国劳动力优势究竟有多大?

人气 4

【大纪元7月1日讯】(新唐人电视台《热点互动》节目)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热点互动》节目。众所周知,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工业生产基地之一,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其数目庞大的廉价劳动力是关键因素之一。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基础能源的大量消耗,其低成本竞争情况将面临愈来愈大的压力。

FLV下载收看
WMV下载收看

最近有不少投资中国的外商抱怨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速度太快,中国似乎已经丧失了其低成本的优势了。那么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不会降低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以及外商是否会将工厂转移到其它国家呢?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就和陈志飞博士一起来探讨,中国劳动力的优势究竟有多大?

陈志飞博士您好!在节目的开始首先请您跟我们介绍一下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主要资源都是由哪些人组成的?

陈志飞:好的,我觉得这基本上是一个挺大的问题,众说纷云吧!对于中国的劳动力的构成和最基本总人口有8亿人,这劳动力范围是最宽的,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也就是传统西方讲的蓝领和白领。

大家一个比较能够认可的白领,月薪是5千人民币左右,那么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一下中国有多少白领?中国大概有2千5百个县,假设每个县有5千个白领,不管他是做哪个工作。如果做这么一个假设的话,那么中国的白领也就是1千多万人左右不超过2千万人。我们刚刚谈到劳动力的总数目是8亿人,只有不到2千万人是从事白领的非劳力的高收入工作,那么大家可想而知还有的人很大一部分人,他们就是从事务农的农民工。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中国有8亿人口的劳动力,但是中国总共只有13亿的人口,那么这个劳动力占的比率是不是太大了,中国的2/3的人口都属于劳动力。

陈志飞:这个的定义就是只要你从事任何工作,哪怕是零星的工作或者街上烟草小贩、在街上摆摊,或者是你偶尔做一些别的工作都算劳动力人口,比如说按他们的标准来说50岁以上的人,中国妇女有60%还在工作。

主持人:那么这是否符合现在的中国目前社会状况?是否会有一些矛盾。因为目前中国面临大量的下岗、农民失地。但是为什么会出现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

陈志飞:劳动力可能是过剩了,这的确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好像是有一个悖论,人口增加了也就是供应增加了,但为什么价格反而会上升。实际上从纽约来看,纽约诺贝尔奖经济学奖获奖人他的理论指出中国是由农业向工业转型的国家,如果是因为劳动力过剩的话,这个工资应该是很长时间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

其实你如果看一下中国的历史,从80年代到2007年这个劳动力的价格,基本是比较稳定,如果没有下降的话就没有上涨。那么为什么在2007年之后才有上涨呢?我觉得这关键是有三个因素,最主要的因为劳动力成本增加,从西方外资的角度来考量,其中一个造成上扬的最大因素就是人民币汇率。

因为2005年以来政府在各种压力下,一直在调高人民币汇率,这汇率从2005年升到现在已经涨了15%到20%,那么不管你劳动力本身结构,或者知识技能有时候还有变化。除了就这个因素之外,如果你人力没有变,但是劳动力成本就已经增加了15%。另外还有国际经济的变化,使得原材料各方面成本增加。这其实也是劳动力成本的一项,因为这是运作的成本。

还有就是中国自己推出那些法规,比如说推出新劳工法,取消了一些对出口产品的退税,或者税务方面的优惠,这也造成了运作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所以说从劳动力成本增加这件事情来看,它是个短期的、近期的现象。并不是一个长期的,也就是这2、3年才发生的事情。所以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总体来看中国劳动力是有多余的,而近期却有一些上长的迹象。

主持人:那从您的观点,您认为中国劳动力成本将来不会有太多的上升趋势,是这样子吗?

陈志飞:我觉得上升的趋势其实还是持续存在的。因为决定劳动力成本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它的人口构成。从中国人口的构成来看的话,中国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专家预测,到2015年以后,中国的劳动力每年的人数是递减的,每年将会以0.1%的速率递减。那么如果人口整个递减的话,中国劳动力人口其实是越来越少的,所以说造成中国劳动力成本肯定是会增加。

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讲,中国现在通货膨胀也居高不下,所以它劳动力的价格,而我刚才也提到的汇率,在短期内我觉得劳动力的成本还是会持续的增长。但是我觉得你这个问题也正好是问得是时候,因为现在我们都听到了,中国去年有2千万的劳工从城里回家,那么就是说农民工有提高的迹象,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会缓冲劳动力成本上升,但是我觉得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上升的趋势。

主持人:那么中国政府要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个趋势,它们是否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如果持续上涨的话,势必会降低对外商的吸引力,您怎么看呢?

陈志飞:这个也是现在中国政府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我们大家一直都知道,中国政府一直想压低人民币汇率,以至于美国很多保护主义者认为人民币现在离它的真实价格还是要低15%到20%左右。中国政府的意图就是企图以这个来保护它的出口行业,使劳动力丧失不至于太厉害。

那么从别的方面来讲的话,中国政府因为它的各种政治原因,没有能够在中国的经济转型方面有大的举措,现在中国大学生毕业都找不到工作,那么这也造成它的竞争力会削弱很多,尤其如果劳动力丧失或者外商把这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转移到它国的话。

主持人:那么和中国相比,印度和越南的劳动成本会更低一些,那么您认为会不会有这种趋势呢?就是外商把工厂从中国抽出,转移到东南亚?

陈志飞:这种事情已经发生了。据我所知,去年美国《商业周刊》在深圳做了一次调查,它发现外商从事劳动力密集的厂家已经有17%表示要把工厂搬到东南亚,就是珠江三角洲沿边的东南亚国家。包括越南,包括甚至孟加拉、柬埔寨等几个国家。而在制造业方面,德国的工程师协会(VDI)也做了一次调查,发现有1/7的德国厂家,现在在中国大概有1千6百家,都已经决定要从中国撤出,这说明中国劳动力成本增加已经对海外企业在中国的运作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主持人:现在还有一种说法。据了解有一些外商投资在中国是因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还有一些外商投资在中国是因为中国的这块巨大的市场,所以在国内有一些专家学者就认为,为了这块市场的潜力,外商不会轻易撤厂。那么您认为这种观念是怎么样呢?

陈志飞:这种观念由来已久。从中国开始对外开放,很多人都会说,如果十亿人,每一个人买一双我的袜子,我就会成亿万富翁;有人说如果每一个人喝一瓶可口可乐,我也成了亿万富翁。但是这个说法一直都没有兑现。为什么?

因为在中国这种顾客指的是中产阶级,中国中产阶级现在就我们刚才的分析来说是非常少的,因为你要月收入达到5千人民币以上才能达到所谓的最低的白领水平,那么有多少中国人能达到月薪5千人民币呢?

一个大学生,所谓的知识菁英都达不到,那种市场是非常小的。从另一方面来讲,中国的购买力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当中实际上是下降的。有经济学家做过这样的比较,90年的时候中国的GDP大概有一半是由消费推动的,到现在只有35%,造成这个原因的直接因素是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近几年当中,它把社会主义制度的属于大锅饭的体制取消了。

但是并没有相应的开发或蕴育它自己的劳保或者别的方面,那么造成了老百姓的负担,在医保、教改、房改这方面非常大,所以大家储蓄率都非常高,达到了50%左右,这样就造成了购买力实际上就下降了。

主持人:大家都是把钱存起来。

陈志飞:存起来,因为好像原来你有免费的公家给你的房子住,原来的教育是免费的,医疗也是免费的,使得当时的消费还能占到当时GDP的一半,现在只有30%,因为大家现在有很多的困惑,虽然好像口袋里的钱多了,但是大家都不敢花。

所以就造成了内需一直拉动不了,这也是一直困扰中国政府和它的经济决策的一个现象,所以造成了外商想打开营运面的话是非常难的,因为如果你是把最先进的产品、比较高级的产品推广到中国可能是不适用的,因为它的中产阶级非常小,对低层的一般的人家来说,一般的西方生产的产品,跟他有相当大的差距,其实他们根本没法负担得起的。

主持人:那您刚才提到2千万的农民工是由于中国制造遭遇了出口订单减少而陷入了失业,那么您认为中国企业的出路在哪里呢?做为中国政府来讲,应该如何在全球人力资源市场上继续保持优势?

陈志飞:这就回到我们第一个问题,在8亿人口的劳动力当中,只有不到2千万的人是白领或达到发达国家最低的这种白领水平,那么就是应该增加这部分的人,发展这部分的产业。就是高附加价值、高科技、高技术这样的产业。

主持人:但是这好像又是一个矛盾的现象,中国现在每年培养了大量的大学生,但是这些大学生,刚才也提到了,毕业之后又找不到工作,但是现在又缺少这方面的人才,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这种现象应该如何去把它给改掉?

陈志飞:其实这还是蛋生鸡还是鸡生蛋的问题,实际上可能最后追根究底大家都知道还是鸡生的蛋,不是蛋生的鸡,最根本原因还是它制度所在,因为制度决定了教育体制,教育体制就决定了只能培养这样的人。英国很著名的《金融时报》前年作了一次调查,它发现在中国比较好的公立学校,在上海地区,交大那些比较好的公立学校,外商认为只有16%的人有可能被雇用。

因为大家知道现在海外企业、西方企业对高科技人才尤其技术人才是非常需求的,美国为此还不断的增加高科技的H1B签证的数量,很多国家刚开始听说中国每年有百万的工程师毕业,他们感到非常的羡慕。

但是像《金融时报》在做深入调查之后发现,事实上这些人在基本素质上根本达不到他们的要求,这就是因为制度所障碍,制度造成这种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劳动力在高层的管理层阶层以上,成本增加的更快。

而且这部分的职位根本是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外商从海外招聘,或者是以更高的成本把他们从本土派到中国去工作,因为这是一个需要教育的长期事情。

另外一个可以说明的就是为什么真材实料的“海归”(在海外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工作)在国内为什么这么抢手,而那一些“海带”(海外归来待业者)、“海草”(指的是较为年轻的“海归”),他们只是在国外待了可能3年、5年,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因为这些人他们的知识基础背景,他们最根本的素质还是在国内培养的,他们只是在海外游学了一趟拿了一个学位就回来,没有根本在海外工作的经验,所以在国内的价值基本上就跟本土的差不多。

相反的,如果你在海外有5年以上,就是按一般的规律有5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验,那么在国内现在还是大有用武之地。

主持人:希望这一现象能够引起中国政府的重视了。

陈志飞:当然是这样。

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感谢您收看今天的《热点互动》节目,再会!

(据新唐人电视台《热点互动》节目录音整理)


http://www.youmaker.com/

视频:【热点互动】中国劳动力优势究竟有多大?(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热点互动】中共的钱不够花了
半数中国经济犯选择藏匿在加拿大
山西反贪局长借口办案敛财2亿
越南将遣返182名中国工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