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口湖牵水状祭典 先民足迹传奇

人气 9
标签:

【大纪元7月2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叶子纲云林29日电)云林口湖金湖港,曾是台湾早期繁华港市,160多年前一场大水灾,水淹千顷,瘟疫盛行,上万先民罹难,后代以牵水状祭典缅怀先人,独树一帜宗教民俗,已成重要文化活动。

清朝年间,云林沿海有一条狭长潟湖,状如象鼻,称象鼻湖,后改名树苓湖,北有上湖港在今日台西乡五条港,南有下湖港在今日口湖乡蚶仔寮西南,后来因两港泥沙淤积,在口湖乡港东、港西两地间形成金湖港,成为早期繁华港市之一。

著有“金湖牵水状传奇”的文史工作者李春景说,清朝道光25年(1845年)农历6月7日黄昏,风云一夕变色,台风雷雨大作,海啸卷起浪涛涌进,山洪滚滚奔向海岸,瞬间吞没沿岸港市。

李春景考据当时情景,7日淹没树苓湖北部落,8日侵袭南部落,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史称台湾开拓以来最凄惨的金湖大水灾(又称六七水灾)。

水灾过后,尸横遍野,清朝道光皇帝于同年农历9月,下旨拨库银赈灾,敕封罹难先民“万善同归”,后因饥荒、瘟疫横行,连同水灾罹难者共达万人。

据传当时有一位陈姓壮汉,7日晚上巡视池塘,大水冲来,返家见屋已垮,母亲陷溺,悲恸之时,忽闻邻居哭声,赶往见8孩童站在木柜上,危急之间,奋身以肩背及双臂搭救,不料水势凶猛,未走百步,不幸与8童齐溺,后代感念,于咸丰八年(1858年)雕塑“九头十八手战水英雄”像祭祀,人尊“大万人”。

云林县万善同归牵水状文化维护协会理事长曾人口在“万善同归之历史与祭祀”中描述,水灾过后,先民骨骸由北而南分葬在四湖广沟厝新庄仔、口湖下寮仔、口湖青蚶庄西南、下湖港大坵坟等4地,有一说称为4座万人堆或万人塚,其中以下湖港大坵坟埋葬人数最多。

下湖港大坵坟,形状成半月形,其旁于咸丰元年(1851)年建草庙祭祀,即今日金湖旧港蚶仔寮开基万善祠,每年农历六月八日举办牵水状祭典,引渡先灵脱离苦海。

下寮仔于咸丰2年(1852年)建万善爷庙,后因陆续发现骨骸,原塚上堆砌近400座小坵坟,清朝皇帝赐碑“万善同归”,成为奇观,每年农历6月7日举办挑饭担祭典,与牵水状祭典有别。

曾人口说,今日下寮仔万善爷庙中,存有两座“万善圣驾”神位,庙外有多座古碑,广沟新庄坟塚于1914年迁葬,仿小坵坟约百座,都是下寮仔独有,他处所无,是一大奇观,于民国94年经云林县政府核定为县定二级古迹,正进行古迹维修。

今日的金湖万善爷庙,是从金湖旧港蚶仔寮开基万善祠分灵奉祀,民国47年(1958年)金湖新港建庙竣工,自行举行牵水状祭典,民国74年(1985年)重建今庙,金碧辉煌,举办牵水状文化祭系列活动。

金湖大水灾造成生灵涂炭,在蚶仔寮建立开基万善祠,下寮仔万善爷庙有皇帝赐碑并有数百做小坵坟奇观,而今日的金湖万善爷庙金碧辉煌,成为牵水状文化祭主要举办场地。

云林县政府去年将牵水状民俗,列为无形文化资产,正争取行政院文建会指定为“重要无形文化资产”,以落实保存与推展活动,牵水状独树一帜的宗教民俗,已成为后代追悼先人的重要民俗文化活动。

相关新闻
口湖牵水状祭典追悼先人
新西兰国际南极中心游记:不容错过的体验
【1000步的缤纷台湾】高雄五星级度假酒店
在海边戏水看到这种波浪要赶紧逃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