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漫游

理性、明晰的新古典主义(八)

新古典主义的代表艺术家

【大纪元7月26日讯】建筑

欧洲各国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始终存在着对古代文化的钟爱,十八世纪中叶罗马古城一个个被发掘出来,人们经由对遗迹的研究,发现古代的优美典雅,在于简明的秩序与和谐。稍晚对古希腊遗迹的研究也发现,古希腊建筑与古罗马建筑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新古典主义建筑从十八世纪六零年代到十九世纪流行于欧洲一些国家,这个时期的建筑理论把理性精神带进了建筑领域,这理性不在于古典主义的几何学的比例,及清晰性、明确性上面,而是建筑的功能自然且真实,建筑物的一切存在都要有其理由。于是古典复兴风格的建筑空间、建筑形式,都被赋予了道德价值的内涵。

采用古典复兴风格的建筑主要是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例如: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法国是新古典主义、古典复兴建筑活动的中心,主要代表建筑有先贤祠(巴黎万神庙Pantheon,一七五五-一七九二)、雄师凯旋门(一八○八-一八三六)、玛德莲教堂(一八○六-一八四二)等;法国以外的新古典主义建筑有:英国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British Museum,一八二三-一八二九)、德国柏林宫廷剧院(一八一八-一八二一)、仿巴黎万神庙风格的美国国会大厦(United States Capitol,一七九三-一八○○,一八一九-一八六七)等等建筑。

苏夫洛(Jacques-Germain Soufflot,一七一三~一七八○年,法国)

法国先贤祠是法国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代表、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早期典范,建筑师苏夫洛是建筑代表艺术家。先贤祠位在充满人文气息的著名的拉丁区,右边有图书馆及索本(Sorbonne)法学院,左边是第五区市府,后面是著名的亨利四世中学,及别开生面的圣耶坚德蒙教堂。雄伟壮观的建筑物本身宛若古希腊或古罗马的万神殿建筑,在一种典雅的新古典风格里,有种庄严神圣之美感,成为巴黎最别开生面的一座建筑物及纪念碑。

苏夫洛是十八世纪古典复兴风格的倡导人 。他在一七三八年任职里昂市的建筑师时,不苟同于当时流行小巧精致的洛可哥的复杂装饰,他为天主医院( Hotel-Dueu )扩建的工程( 始于一七四一年)建筑很受当时的人赞赏。

巴黎先贤祠最初是法王路易十五兴建的圣.珍妮维叶芙大教堂( Sainte-Genevieve )(注二十)。苏夫洛在一七五四年设计的巴黎圣.珍妮维叶芙教堂,将歌德风格的轻巧性同古典式的庄严、 开朗感融为一体。平面为正十字形,立面为巨大的神殿式,穹窿顶因结构上不够稳固曾遭责难,后来用扶垛增加稳定。其正面是仿照罗马万神殿(Pantheon in Rome),拱顶为布拉曼特风格(注二十一),建筑平面成希腊十字形,长一百公尺,宽八十四公尺,高八十三公尺,原先设计非常大胆,柱厚墙薄,加上顶部巨大的采光窗和雕饰精美的柱头,室内空间显得轻快优雅。本堂与侧廊之间,运用华丽的科林斯式柱廊分开,柱高十九公尺,二十二根柱子严谨形成的巨大柱廊耸峙在台阶上。柱廊上立着古希腊神殿正面顶部特征的三角形山墙,这样的使用在巴黎还是第一次;浮雕门楣上面是法国自由女神向伟人们加冕桂冠。



图49先贤祠内部

一七五八年教堂奠基,因为财政问题,建筑师苏夫洛去世后,建筑才于一七八九年由他的学生让-巴普蒂斯.洪德莱(Jean-Baptiste Rondelet)全部完成。教堂竣工时逢法国大革命开始,革命政权将教堂改为安置伟大的法国人的先贤祠;在拿破仑帝王时又恢复成为教堂;到一八八五年又成为先贤祠。(注二十二)

先贤祠以中央巨大圆顶为整座建筑的核心,巨大的圆顶系由细柱系列环抱支撑。其内部由四座翼廊左右对称,构成希腊正十字型交叉于圆顶正中央处,并由四巨大柱支撑着整体圆顶的力量,每根粗壮的柱重1万公吨。圆顶下庄严神圣的宽广空间安置一座富考(Foucault)钟。四周翼廊墙面绘有金碧辉煌的壁画,右翼的圣.珍妮维叶芙的生平事迹图画是法国画家夏凡纳(Pierre Puvis de Chavannes,一八二四~一八九八年)的杰作。墙角落是各式各样法国名人或战役纪念碑雕像;而对法国或世人有所贡献的伟人安息地在地下室,井然有序的拱门廊构成四方廊房安息室。



图50玛德莲教堂(L’église Sainte-Marie-Madeleine),维诺,1806-1814,巴黎,法国



图51大英博物馆(不列颠博物馆,British Museum) ,罗伯特(Robert Smirke ),1823-1852年 ,伦敦,英国



图52美国国会大厦(United States Capitol),桑顿(William Thornton),1793- 1800 年(1819 年重建- 1867 年),华盛顿特区,美国

苏夫洛设计的教堂成为先贤祠,反观一八○六年拿破仑委任维诺(Pierre-Alexandre Barthélémy Vignon,一七六三~一八二八年)设计的‘伟大军队荣耀之圣殿’(Temple de la Gloire de la Grande Armée,Temple to the Glory of the Great Army),如今倒成为著名的玛德莲教堂(Église de la Madeleine)。这是法国最著名、最大的一座希腊神殿式建筑,路易十八将它改为教堂;七月王朝时作为对革命省思的民族和解的纪念堂,一八三七年曾有建议将其作为火车站使用,最终在一八四二年祝圣为一座教堂。@*

(注二十)一七四四年法王路易十五在在法国北边的美特兹(Metz) 生一场大病初愈之后,深信自己之所以脱离病魔的掌握,全因圣.珍妮维叶芙的庇佑,因此决定为这位圣女建造一座雄伟的神殿,他全权委托御用建筑师玛格内侯爵负责,由玛格内的副手苏夫洛负责具体设计。

(注二十一)意大利建筑师多纳托‧布拉曼特。因为他对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的未来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在描述建筑艺术的某种新风格时,常常将之称为“布拉曼特”风格。先贤祠整个建筑是一个古希腊十字形,仅教堂的圆顶就高八十三米,圆顶上并有一个顶塔。教堂的圆顶是由里外三层半球体一层套一层而构成。

(注二十二)巴黎圣.珍妮维叶芙教堂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因废除宗教而被改为先贤祠,当时两侧窗被墙堵住,许多装饰被除去,内部空间原有的明朗感被严重的破坏,而成为有些阴暗的纪念堂。

苏夫洛当年的两位助手之一的让-巴蒂斯特.宏德莱将该建筑缩小成三维立体模型,并将模型剖开让人们了解大殿的具体构造。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网站上可以看到此先贤祠(巴黎万神庙)的立体动感建筑模型。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