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壇博覽

陳明貴書畫展 19日孟焦畫廊開展

【大紀元2010年12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容耕台北報導)名書畫家陳明貴書畫展,即日起於孟焦畫廊舉行,12月19日下午舉行開幕茶會,歡迎各界共襄盛舉。 陳明貴書畫都能夠展現不同時空背景下豐富的生命內涵 ,在藝術上面所涉獵的從書畫創作過程,為人類心靈生命的創造實踐,提供了一個絕妙法門,也體驗出真善忍的美好生活情境。

藝術家王正雄表示,陳明貴奇人奇事有奇作,自然不為過,在其創作過程有酒有仙更有難得糊塗人生百態,在其作品中確是一絲一毫不做作,嚴謹作畫態度,表現藝術特色,觀其作畫,一山一石,一松一葉地皴染,往往大半日的韶光飛逝,此刻其身心狀態,逐漸與時下分秒必爭現代人脫隊,契近於閒散恣意的古代文士。因此當楊紹印評陳明貴先生「筆攝漢魏風骨老,書宗晉唐神韻清」時,不僅道出其書藝技法之淵源與功夫,更意味陳明貴先生能取得古人的生活姿態,浸潤其間,以涵養其獨特的藝術創作。



陳明貴作畫,一山一石,一鬆一葉地皴染,講究情感內涵的融入,強調「真性(攝影:李容耕/ 大紀元)



陳明貴展出不忘對書法教育推動的用心,他指出從實用功能轉型的書法藝術,書法是一種以線條為媒介的藝術,「漢字起源於繪畫文字,這是長期以來的說法,由於發現了龜甲獸骨文字,這個說法得到了肯定,現在雖不清楚原始繪畫文字是什麼樣子,但文字則是將這種繪畫文字加以抽象化地組合而成的。在這種製作過程中,美學的意識也起了作用,明顯的看出向著造型藝術發展的可能性。」到了後漢後期崔瑗的『草書勢』中,可以感受到書法從文字的附屬掙脫出來的痕跡;確定書法藝術的主體地位源於魏晉,『風骨』『氣韻』美學觀念起源這一時期;而魏晉時期是中國書法從實用主義走向精神欣賞的時期,書體的統一、對文字結構、使用的工具、執筆方式..等,都有和繪畫不同的獨特要求。自東晉的王羲之及歷代書家,在創作中除了講究情感內涵的融入,強調「真性情」之內涵價值,對於線條形式融入繪畫性,更是普遍可尋的。

陳明貴書畫都能夠展現不同時空背景下豐富的生命內涵,尤其教育之外喜愛藝術的表現正如同他所說的藝術原是表現生命、記錄心靈、詮釋人生的一種精神活動,他的熱愛藝術表達著深一層的對生命形象的構思,成為反映生命的另一個藝術境界,如果說人

類的一切精神文明的創造都離不開從「無」到「有」,由「有」到「萬有」,由「萬有」到「妙有」的這樣一個發展軌跡,在藝術上面所涉獵的從書畫創作過程,無疑為人類心靈生命的創造實踐,提供了一個曲盡其致的絕妙法門,教育的過程,不僅在實踐中如實的反映教育者的才學與性情,在長期奉獻教育中經由不斷的覺照反省、調整與轉化心靈的感應與發用,也不斷的趨向完善,跟宇宙整體生命相感通的道在體悟層面獲得圓滿自在的自我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