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真情

青松絮語:果籃的啟示

上午和同學約好去看望一位老師。大家去超市選禮品,卻一直商量不好買什麼。

有同學建議買巧克力,有人反對,說老年人不適合吃高熱量的東西;也有同學建議買鮮花,同樣有人反對,因為老師家裏從來不斷鮮花,怕買去了多餘。還有同學建議買保健品,還是有人反對,說保健品因人而異,我們不清楚老師到底習慣吃哪種。幾番爭論後,大家絕對選擇最安全的禮物,拼一個果籃。

看貨架上的樣品,不過是普通的竹籃子和水果,加上包裝,配著大紅色的蝴蝶結就顯得那麼高貴。和同學一起選水果、搭配顏色的時候,我忍住不思考,同樣的水果為什麼放進果籃後就突然顯得亮麗許多呢?眼睜睜看著店員把我們選的水果包裝好的,先前散亂無序的水果經過一番重組,呈現在我們眼前就成了藝術品。

由此可看出,同樣的東西,決定其價值的不僅僅是內容,所表現的方式也舉足輕重。想起《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據說,沒有人能勸說國王改變態度,珍惜所娶的妻子。而那位幸運的王后卻憑藉自己的智慧,把同樣的道理成功傳達,使國王最後接受。那不是道理本身的差異,而是方法的高明。

說起來簡單,而真要找出最合適的方法並沒那麼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沒有千篇一律的標準。適合一個人的未必就適合另一個人。就像英文諺語裏講的,“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一個人的美食對另一個人而言可能會是毒藥。同樣的道理,要想將道理講解給對方,一定要根據他/她的具體情況,而不是想當然。

稍微注意一下爭吵中的夫妻、情侶、朋友或家人,經常聽到「我都是為你好」、「你怎麼不領情」或「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之類的氣話。一番好心卻不被理解,固然可氣,然後這不愉快卻不只是由一方造成的。鬧罷情緒,反思一下自己,也許就能發現,原來自己的方式也有問題。

所以,如果我們真想為誰好而做什麼勸解,不光要選擇對的論點,還要選擇對的方法。的確,這要求煞費苦心。其實,費些心思才是正常的,如果對一個人好就像撿起一片樹葉一樣容易,那也就不珍貴了。真愛或真誠的基礎就在於徹底的付出,不光付出關懷還付出心思,只為對方能夠從中得益。只有這樣,才是最真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