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育動態

舉債上大學值得嗎?

【大紀元8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謝如慧編譯報導)經濟不景氣,工作難求,學費飆漲,物價翻升,前景一片迷茫,這時借債上大學還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嗎?這個問題正困惑著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大部份經濟學家的回答是,高等教育的收益在任何時候都是毋庸置疑的,不過和所有投資一樣,當面臨更高風險時,綜合考量,謹慎決策,做好財務規劃是成功的關鍵。

美國MSNBC網站近日就該話題對財經專家的觀點做了綜合報導。統計資料所支援的結論是,就業不景氣恰恰凸現了高等教育的價值。美國7月份的資料顯示,獲得學士以上學位的人群失業率為4.5%;而僅有高中文憑的人失業率高達10.1%。從勞工部2009年的統計資料來看,大學畢業生每週收入的中間值為$1025,而高中畢業生周收入的中間值只有$626。

當然另一面不容忽視的現實是,未來收益不確定確實給負債上學帶來很大風險。如何權衡決策?經濟學家各抒己見,紛紛支招解惑。

觀點一:就讀公立大學的財務收益更高

波士頓大學經濟學教授,同時兼任Economic Security Planning公司總裁的科特裏科夫(Laurence Kotlikoff )的研究結論是,從財務角度,學費比私校便宜近四分之一的公立大學也許是一個更加明智的選擇。

科特裏科夫以畢業後的可支配收入作為財務評價標準,以借債讀書為假設,對比了就讀美國公立馬薩諸塞大學安姆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t Amherst)和私立紐約大學的不同收益結果。按照市場平均水平,一個商學士畢業後可拿到$65,900的年薪,就學貸款利率在8%。

如果選擇上馬薩諸塞大學,在去除稅收和各類保險後的可支配收入為$36,515,即使在還清債務後仍可穩定在這一水平。而如果上紐約大學怎麼也達不到這樣的收入:22歲時的可支配收入為$22,128,即使到42歲還清債務後,可支配收入也只有$35,311。當然,如果上私校的能在長期帶來更高的收入,也許能改變上述結論,但現實是,即使是最頂級的四校,都無法保證這一點。

觀點二:自主創業也許是更好的選擇

大學就讀成本和收益中心(Center for College Affordability and Productivity)創始人衛德(Richard K. Vedder)認為美國未來能保持持續強勁增長的很可能是一些對技能要求很低的行業,比如護士助理等,這些行業並不要求大學學位。Formula Capital 主任阿爾圖切(James Altucher)給父母的建議則是,與其送孩子上大學,不如資助他們自主創業。

觀點三:高等教育是躋身中產階級的必備資本

喬治頓大學教育與勞動力中心的資深經濟學家史密斯(Nicole Smith)的觀點是要想躋身中產階層,高等教育必不可少。其依據是美國勞工部統計局(BLS)發佈的2008-2018增長最快的兩組不同行業的收入統計。對高等教育幾乎沒有要求的行業,如家庭健康護理、客戶服務代表等收入一般在$21,000到$32,000之間,而那些要求大學學歷以上的行業,如會計和計算軟體工程師的收入則比其高出2到3倍。

當然,大學教育的價值還在於其帶來的無形收益,包括人際圈子、對藝術和哲學的理解力等,這些可能不會立即轉化為財務收益,但對一個人的內在提升卻大有裨益。加州大學貝克萊分校的高等教育教授格魯伯(Norton Grubb)則認為,大學教育的意義更多地並不在於職業收益,因此,如果僅僅關注財務數字,那很可能會大失所望。

觀點四:切合實際的財務規劃是關鍵

在指出高等教育無形價值的同時,格魯伯強調,經濟不景氣時期更要注重切合實際的規劃,尤其是要選擇合適的學校和專業,這是決定未來財務收益的關鍵。

首先,在決定貸款之前,對自己完成學業的決心和毅力要有一個實事求是的評估,半途而廢的後果就是前期投資血本無歸。其次,要選擇教學質量高的學校,因為那些不入流的大學不僅畢業率低,而且畢業後的收入不及好學校的四分之一。再次就是要選擇能帶來良好收入的專業,否則就不要對經濟回報有所指望。

個人理財大亨奧爾曼(Suze Orman)的建議是,貸款前三思而行,對自己的還貸能力作一個實事求是的評估,要想好「還貸的錢從哪裏來」。一般情況下,貸款額最好不要超過工作第一年的收入。

當然,也有學者認為,對統計資料的解讀分析不能簡單地以是否擁有大學文憑為界定標準。大學文憑和高收入可能並不存在直接相關性,也許是一個人自身具備的良好素質以及工作能力,如「守時、能完成工作以及對工作環境的融合」才使僱主願意支付那麼高的工資。同時他提醒人們從更寬泛的意義上理解投資回報,這種回報「不一定是更高的工資,而是更能帶來成就感和更加有意思的工作。」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