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之間

富與貧

富貴者,生生世世積德而得來的,不能強求。所謂「小富由儉,大富由天」,人們應該秉持「盡人事,聽天命」和「做而不求」的心態,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一切順其自然。人貴知足,知足常樂,生活自在則富有。把心放下,富貴如浮雲,何等灑脫豁達。

現代的M型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再加上道德沉淪,人心每況愈下,笑貧不笑娼,人們即便是笑口常開,籠罩著的氛圍不是向前看,而是向錢看,讓有識者好不難過。

富而兢兢業業,急公好義,生活卻簡樸低調,是乃「富而有德」典範。精於商賈理財有道,即使擁有億萬家財,如果見錢眼開而不懂得回饋社會,甚至於甘作守財奴,那麼縱使富可敵國除滿足虛名之外,又有何意義和價值。「富而有德」和「為富不仁」,兩者有如天地之差。

好逸惡勞,寅吃卯糧,百般藉口擴張信用舉債揮霍無度過日,此種貧困皆咎由自取。人生以服務為目的,應該勤儉自持,勇於付出,能捨才有得,吃苦當成樂、當成補。

無論是個人也好,國家也好,追求「財富」原本是天經地義的事,藏富於民,國富民富,一遍祥和富裕,多好!但是,如果像中共惡黨所為,窮兵黷武,黨官貪污橫行,貧富嚴重不均,即使國富是真的如同吹噓一樣,但卻是民窮民怨。

中國還有1.3億人每日收入不到一美元,近千萬人過著沒有電的生活。中國的人均所得全球排名約在第105,但13億人口中仍有1.3億人還達不到聯合國每天一美元收入的標準。根據美國大西洋月刊的報導,中國有3.06億人失業。然而,中國個人財產超過1億元以上的卻有3,220人,其中有2,932人是高幹子女,考證其資產來源,主要是依靠家庭背景的權力下所得。快速致富的人,決大多數是依靠特殊的黨政關係、貪污、腐敗和犯罪(侵吞公產)。中國的官民比例高達1:18,富人的形象尤其奢侈、貪婪和腐敗,使得窮人覺得憤憤不平。

最近,以蓋茨和巴菲特為首的美國40位超級富豪在8月4日發表一份聲明,承諾在有生之年或是身後將把他們至少一半的財富捐給慈善機構,這真的是難得的一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