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凡那比雨變多 關鍵在雨帶重組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20日電)凡那比颱風在高屏地區的降雨量,遠多於中央氣象局最早的預測,也造成多處淹水。學者及專家認為,雨帶重組是關鍵,但大氣短時間的變化,無法預測。

中央氣象局18日清晨發布凡那比颱風陸上警報後,預測高雄及屏東平地最高雨量都是500毫米,山區是700毫米,19日下午1時及晚上7時,2次修正山區雨量,高雄及屏東最後分別上修到1200毫米及1400毫米,平地雨量預測在傍晚6時修正1次,高雄上修到1000毫米,屏東上修到700毫米。

結果,高雄平地降雨高達800多毫米,屏東平地也有600多毫米,造成多處淹水,高雄岡山和左營的降雨量,還創下18年來新紀錄。

台大大氣系教授李清勝指出,凡那比為南台灣帶來大量降雨,除了颱風結構紮實外,颱風19日晚上6時出海後,雨帶又重新組合,提供颱風更多水氣。

外界有人質疑氣象局修正雨量預測時間太晚,李清勝認為對氣象局不公平。他說,雨量預測在全球氣象科技上仍是最困難的問題,颱風雨帶重組是在短時間內發生,且即使很快發現到雨帶重組現象,也不可能精確知道最大降雨出現的地點。

李清勝說,氣象局對凡那比颱風路徑的掌握已很精準,18日也一再提醒西南部會有超大豪雨,但科技的極限,事先的確無法預知連平地也會淹水,請全球頂尖氣象專家來也做不到。

氣象局預報中心前主任吳德榮表示,修正雨量是很合理的做法,氣象局預報有一定的機制,氣象局本來就是根據實際觀測到的資料適時修正預測。對外界將凡那比與去年的莫拉克相比,吳德榮認為,明明是2個長相不同、發展環境完全不同的颱風,硬將颱風期間數小時雨量相比沒道理,好比說甲的小腿比乙長,就認定甲一定長得比較高,很容易陷入理盲。

吳德榮指出,氣象局第1次預測高屏平地有500毫米雨量,就已是淹水警訊,只是科技的發展,只能預測大量降雨會出現在西南部。

氣象局預報中心副主任林秀雯說,大氣結構相當複雜,即使透過先進的雷達和衛星,都只能得到有限的訊息,例如從雷達可以觀測到很強的回波,但雲中有大小水滴、冰晶或冰珠,到底是那個因子產生的回波,無法判別;至於衛星雖也可觀測到雲層,但各雲層因高度不同,變化也不一樣。

林秀雯說,氣象局做颱風雨量預測時,還會參考電腦模擬、過去類似路徑颱風的雨量平均,並隨著颱風的動態,每3小時做1次檢討,若有突然的變化,也會臨時修正,但強烈降雨提前預知的時間非常有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