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有靈

萬物有靈:審山鶴

我(《居易錄》作者自稱)曾記述過揚州官署貞鸞的事,最近看到朱近修的《義鶴記》,同樣感到驚異。在審山有一戶姓周的人,養了兩隻鶴。清朝順治乙酉年,周家滿門都在戰亂中被殺死。士兵把鶴帶走,賣給了溪上的陳家。雄鶴哀鳴,絕食而死,雌鶴不再與別的雄鶴相伴。一天,這隻雌鶴在野外飛翔時看見了審山的佛塔,就從百里之外飛到那裡,在塔下徘徊了三天。

周家以前的一個僕人聽說後,就到那裡去看。這隻鶴見到他,就飛到他的懷中不肯離去,僕人把牠帶回自己家中。開始時餵牠吃魚,供不起了,就餵牠吃粟,可還是供不起。這隻鶴便飛到灶下,等僕人家吃飯時,自己啄食剩下的飯粒。有時整天都要挨餓,身上的羽毛變得稀疏凋零,還是不肯離開去別的地方覓食。看到的人都為牠

嘆息,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淚。

鶴子點評說:這兩隻鶴,無論是雄鶴還是雌鶴,都具備貞節和忠義的品格。從這隻雌鶴跟隨僕人回家,終日挨餓也不肯離去的情形來看,牠堅持自己的操守,是多麼的堅毅!

詩曰:

未同殉主錯孤飛,甘餓歸來舉目非。

含淚相看唯老僕,青苔白骨黯斜暉。@*

(出自《居易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