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新聞

慈母挑戰自閉症的心路歷程(三)

【大紀元2011年06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呂海灣區報道)上文(文章連接﹕https://www.epochtimes.com/b5/11/5/30/n3271339.htm)說到陳韻如歷經三年的嚴謹控食及治療後﹐終於使兒子突破先天自閉症的限制﹐開始增加體重﹐他的體質﹑專心度﹑和學習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此時﹐先生因為接送忙累﹐停止了任奕維的中醫治療。

又時過三年﹐任奕維已快11歲了﹐幼年時代手腳不協調﹑肌肉發展落差的他﹐獲得了跆拳黑帶。這時﹐媽媽每天陪伴任奕維﹑為兒子專買專煮已經六年﹐任奕維的腸胃功能開始與正常人一樣﹐可食一般性食物。

孩子專注 在於廚房

今天如果你在Youtube上搜索「David Ren」(任奕維的英文名)﹐你會看到許多演奏錄像﹐無論是他去年在灣區的個人演奏會﹐還是在家的獨奏表演﹐你都會發現任奕維顯得極其專著﹐然而任奕維的專著力卻來之不易。

因為任奕維小時候不能專心﹐導致學習落差﹐要能讓孩子跟上﹐必須先讓孩子專心。「不管你有什麼學習落差﹐我都要他能專心」陳韻如說﹕「能專心我才有指望﹐可以把落差追起來」﹐如此兒子才能自立根生。

經過個14年頭的親身經歷﹐對於能否成功教育自閉症的孩子﹐陳韻如表示﹕「答案不在你學校開IEP(個別化教學計劃)﹐也不在要這個benefit(好處)﹑那個benefit(好處)﹐或者是一直去上很多seminar(研究班)﹐想去學什麼技術﹐答案在你自己家的廚房。」

但如此無論家人食用什麼﹐陳韻如都要一如既往地為兒子準備一日三餐。「我就非常有決心」﹐她說﹕「因為我本來就不會說不耐煩煮飯﹐如果說因為他我就必須天天煮飯﹐我覺得我還可以﹐我還做得來……」

當然﹐陳韻如承認此觀點很多人可能難以接受﹐首先對於過敏導致孩子喪失專心度﹐不但要做皮膚測試﹐也要做血液測試﹔如果發現孩子有食物過敏﹐作為父母要天天煮飯﹐在今天繁忙而又緊張的社會中﹐也是一大挑戰。有些家長可能也試過控食﹐但因短期不見效果﹐最終甘休﹐而且家長自己也要飲食節制﹐不在孩子面前食用孩子不能吃的食品﹐以免孩子心裡難過。

「我是覺得一個小孩子一生的前途﹐如果說你是改他飲食是第一步﹐真地是不訪去做一做」﹐她說。

語言的挑戰

今天如果你看到任奕維的學習活動單﹐你可能會覺得驚奇與驚訝﹕音樂﹑健康﹑網上學習﹑電子書﹑英文閱讀﹑語音﹑練習活頁﹑娛樂﹑中文﹑生活技巧﹑社交技巧﹑藝術﹑寫作及精細運動技能。

音樂包括豎琴﹑古箏﹑鋼琴﹑鋼琴調音﹑音樂欣賞﹐藝術包括國畫﹑書法攝影﹑博物館遊﹐而語言包括注音﹑拼音﹑單詞等。

「那我覺得比較大的障礙還是在語言」﹐陳韻如表示……

為什麼任奕維的學習內容如此深淺穿插﹖他在語言上到底面臨什麼挑戰﹖陳韻如又是如何回應這個挑戰的呢﹖欲知答案﹐請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