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經濟價值觀不改 林向愷:好日子已終止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7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陳瑋臻台灣台北專題報導)很多失業者都會想一個問題,找不到工作是自己本身的問題還是制度的問題?對此,前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認為,這是制度方面的問題。他指出,台灣最大的問題就是認為開放西進百利無一害及低成本等價值觀的問題,而這也是朝野和企業都有這樣的想法,假如上述價值觀並未改變,即便2012政黨輪替,對台灣的勞工的所得差距、薪資及工作機會等問題仍舊無法根本解決,甚至可以悲觀的預期,台灣經濟發展的好日子已在2010年終止。

林向愷分析,在民國70、80年代的台灣出口產品具競爭力,當時台灣以出口帶動經濟成長,同時也提高了薪資所得,但90年代政府開放西進後,台灣政府與企業主以複製的成功經驗、資金及技術登陸,並雇用當地廉價勞工進行生產,雖然各企業依舊賺取不少利潤,但卻導致台灣本地廠房歇業,進而影響整個產業結構,是台灣失業率節節攀升的主因,據行政院主計處的資料,台灣自2000年至2008年的GDP成長率為2.67%,但是將近40%家庭的可運用支出卻出現了負成長。

他表示,台灣政府與企業主的經濟價值觀仍停留在過度相信國際貿易,而不重視國內貿易,在經濟決策上一直圍繞著低成本、產值,而非重視產業的附加價值,因此台灣也多從事高耗能、高汙染、高產值如國光石化的產業,但如今這樣的價值觀已受到現實的挑戰,相較之下,同為「亞洲四小龍」的韓國,產業轉型相當成功,其經驗也被許多將崛起的國家所學習。

現在兩岸交流密切,但當中也帶來許多隱藏危機,像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就曾警告,兩岸語言、文化幾乎相同,因此技術、資金的流動恐怕一發不可收拾。

林向愷指出,世界各國皆有對外投資,但歐、美各國投資在其他先進國家的額度,占總投資額的70%至80%,藉由生產技術、行銷管道的交流,間接使台灣產業升級;反觀台灣卻將大部分的投資轉移至中國,造成結構性失業的問題。

因此他也建議政府,除不應該再拘泥於「國際貿易至上」的思維,多發展如再生能源等,能增加就業機會的產業外,也應將「開放,百利無一害」的價值觀修正,應限制資金技術西進,並與日本、歐、美等經濟體建立密切關係。

他強調,政府雖然經歷政黨輪替兩次,但政府的經濟事務決策體系並未改變,倘若政府在上述的錯誤價值觀並未改變,即便2012政黨輪替,勞工的所得差距、薪資及工作機會等問題並無法根本的解決,甚至可以悲觀預期,台灣經濟發展的好日子已於2010年終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