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萬象

教師節看教師百態 鮮為人知

【大紀元2011年09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敬一、陳怡蓮報導)9月10日,中國教師節經歷了27年的歷程,記載著教師們無數鮮為人知的故事。流行遊戲Tom貓的《教師真實現狀》製作者用心良苦,一段視頻道儘教師工作無盡的苦澀甘辛廣爲流傳。同時,近年來,教育行業墮落陷入送禮與收禮潛規則,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變質也已經成為家長和社會的隱痛。

尊師重教是中國的優良傳統,早在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時期,就提出「弟子事師,敬同於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無類」、「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深知肩負的重量 ,不敢絲毫懈怠。

網友「用心感恩」寫到: 「對人類的每個人來說,從頑皮稚童到青澀少年再到風華青年的生命歷程中,老師,都是最值得尊重和感恩的人!」

吉林礦務局一所高中的王老師對大紀元表示, 現在老師可不好當了,壓力太大。他們學校有位女老師姓宋,任教30多年,近十多年來,一個人擔任兩個班級的班主任工作,教兩個班級的數學。每年高考升學率都是90%左右。一個人做兩個人的工作,有幾個老師有這樣能力。

廣州市越秀區一所小學吳老師表示,他們學校是重點校,教學質量抓得很嚴。老師們非常辛苦,學校經常有上級部門檢查,每次檢查全校師生都不得安寧,老師既要備課,準備給領導聽課。但是很少有領導進課堂聽課。又要組織學生搞衛生,還要看好學生,不要在領導來時出事故,影響了學校。

吳老師表示,現在的教師太難當,上面的要求一個接一個,應付不過來。學生又都是獨生子,一家一個金貴得很,說不得、管不得。上面部門要老師的教學質量,用學生成績恆定,老師教學還不能給學生壓力。一旦哪個家長來個投訴,老師就死定了,有種種說不出的苦衷。

崔老師是深圳一所學校的老師他表示,老師們要沒有寒暑假,個個都得累趴下。現在很多老師的身體經過體檢,都是亞健康。承受的是心理身體雙重壓力,現在校園事件不斷出現,社會矛盾轉移到學校,他們每天上班都提著一顆心,學生千萬不要出安全事故,下班了心也放不下,擔心有學生不回家,很怕接到家長的電話。

催老師表示,社會對老師爭議很大,貶多於褒。其實其中甘苦只有做老師的自己知道。老師們在廢寢忘食為社會作出貢獻的同時,又有誰關心過他們的健康呢?

他還說,他有個朋友經常去他家玩。這個朋友總聽他說,累,累的,很不理解,當老師怎麼會那麼累呢?後來這位朋友,去了一所私立學校做了一個學期老師,嚐到做老師的滋味後,找甚麼工作都行就是不做老師了。

他還說,當然,哪個行業裡也有不好的人,收禮的,工作不負責任的,教學能力不夠的也都有。

「教師節」成「送禮節」

新學年剛開始,為了讓獨生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和照顧,不少家長剛送完了「擇校費」,緊接而來的是教師節,送不送禮,如何給老師送禮,成了大陸學生家長的一件頭疼的事。原本是對師道的尊重,現在卻成了逢迎拍馬的「送禮節」。

大陸一次問卷調查顯示:參與此次調查的共有556人,面對「甚麼原因促使家長給老師送禮」的問題時,超七成的家長選擇了「想讓老師多照顧自己的孩子」,而選擇「對老師表達謝意」和「對老師工作給予認可」的家長不到三成。

一位叫李亮(化名)的大陸退休老師向大紀元記者表示,這種情況在大陸現在很普遍。最早是80年代一些經濟條件好點的家長,希望老師對自己的孩子多關心一點,個別家長會給老師送點禮物,當時一些正直的教師也不會輕易收這些禮物的。但是到了90年代,這種風氣很快蔓延開來。

「在這最近一、二十年來,在有些重點中、小學還出現了這種情況,如果有的家長不給老師送禮,或者送的明顯比別人少,那他的小孩子在班級裡日子就不好過,老師就會刁難他。現在大部份學生都要給老師送東西,一般一年要送幾次。」

「還有一個原因是現在學校的老師可以控制孩子的許多情況。比如當選三好學生、優秀幹部,初中升重點高中,中學升大學的各種加分,能達到20至50分。」

「最早也是送一些禮品,如高檔衣服或皮鞋,後來是送超市的購物卡。現在是少則幾百塊,多則幾千元的送。在這種風氣下,一些原來不送禮的家長,就有顧慮了,怕自己的孩子吃虧,就也開始送禮了。」

蜀山區一所中學叫陳明的班主任發貼說,今年,他的班上有將近50名學生。自打9月份開學就有家長不停地約他見面,談上幾句孩子的學習情況後,就送上一個紅包說:「祝老師教師節快樂!」他初步估算了一下,今年這個教師節,他收到的家長禮物估計快破萬元了。

一位小學一年級孩子的家長發帖,糾結著「要不要給老師一個紅包,叫他幫忙排個好座位呢?」

微友@馮憲法:「這個有甚麼用啊,老師多得很!」你能相信,這是一位學生把200元電話卡作為教師節禮物送給老師時,老師如此回答嗎?

家長團購月餅和購物卡送老師

「心之白雪」的家長在帖子中說,她的兒子在漢口一重點小學讀五年級,以往每年教師節都會給班主任送上一些禮物,「剛入學時是孩子自己做的小手工藝品或者鮮花,不過老師好像並不是太『感冒』,後來改成每年給老師送其它禮品或購物卡,有時是衣服,有時是化粧品。」

今年教師節恰逢中秋節,孩子又進入更關鍵的高年級,「心之白雪」決定給班主任、語、數老師都送上購物卡和月餅,其他老師則送上一盒品牌月餅。算下來,「總花費不會少於2,000元。」因此,她發帖尋找有類似需求的家長一起團購。

這個帖子引起了許多家長的跟帖,有家長建議仍舊給老師送上一束鮮花,也有建議給女教師送上發卡圍巾等禮物,給男老師送文具,但多數家長仍舊同意,教師節必須給老師送禮,而購物卡更經濟實惠,老師也容易接受。

據悉,家長在教師節給老師送禮,越是名校,禮物越貴重,檔次越高,而在一些普通學校,送禮的風氣則相對比較弱。

「教師節」成「罵師節」

除了老師收禮,學校亂收費也成為家長的心痛之處,近日,各大網站揭露北京小學生擇校費需要8萬元至25萬元,僅僅幾家重點學校「小升初」每年就可創收15億。一時間,各大網絡出現批評嘲諷謾罵教師高潮。

網友「不實名發貼」在凱迪網貼出《教師—個腐朽的職業群體》說——

普遍來說教師的職業道德不如妓女 。妓女們一般是明友標價:很少有不講信用,不按說好的價格濫收費的。

而教師們在小學、初中已經是義務教育不收費的政策下,仍然大肆亂收費。如教科書上的內容正常上課的時候不講,迫使學生只能參加補課好收費;指定教輔讀物,從書商那裏分昧心錢等。至於擇校費就更不用說了。總之來說,教師們的職業道德比妓女差遠了!

這一痛斥教師腐敗的大罵,引來網民一致贊同:

「蝸牛有房」:「媽媽,教師節到了,你給老師的紅包包好了麼?要包好大好大的紅包老師才愛我!」「可憐的孩子們!可憐的教師們!紅包氾濫來自於文明醫院,來自於官場,小學生都明白家長送禮後自己的地位會在老師眼裡提高!」

「大亞瑟王」:教師,一個身負重任的名字就這樣毀在了這個社會!他們已沒有了靈魂和良知,還配做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麼?

「KODKOD」:「江蘇廣播電視學校老師,無恥的拿學生們的班費給自己買禮品,並拿學生們的班費來給教室搞裝修。」

「husay」: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快到了,一群「師黑」像打了雞血一樣上竄下跳起來了。真悲哀啊。

「xue人」:一個體制腐敗的社會,不可能有成功的教育 !

「二手貓咪」:「現在所謂教師的操守如何,濫收費,索費,上課敷衍了事晚上收費補習!」

「菩提2010」:「教育的問題根源在教育公平,公民有平等受教育的權利,公立學校的教學條件和質量差距太大,迫使家長擇校,學校收錢。這樣必然助長了教育不正之風。

網民「天地國親師」:「中華文明本是最尊師重教的。在中國二十五史中,甚麼樣的腐敗都有過,卻從沒有過教師整體腐敗導致『教師節』成『罵師節』。有之,惟有第二十七史——中共領導的新中國!今日可以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教師腐敗和教育腐敗!」



http://www.youmaker.com/

教師:不喜歡被「收買」 難以拒絕乾脆躲避

每到教師節,「送禮」這個話題都要被推上風口浪尖。在此也來聽聽教師們的不同反應。

作為熱議話題的主角,老師們也普遍表示:「教師節大禮」讓自己很為難,而且壓力巨大,不喜歡被「收買」的感覺。

據《南方日報》報導,很多老師都表示,曾經在教師節收過禮物。對於出於感恩、答謝、體諒工作的小禮物,大多都可以接受;但對一些貴重的,特別是「背後有求」的禮物,老師們感到負擔沉重。

「我收禮是要看人的。」一位當了十多年班主任的小學老師表示,如果家長送禮是有事相求,堅決不收。「不喜歡『交易』的感覺。」這位班主任表示:「說真的,來條短信、寫張卡片就很感動了。」

隨著教師節和中秋節的日漸臨近,許多老師又收到了不期而至的月餅。據《廣州日報》報導:「這個週末我看到陌生的號碼來電都不敢接。」 小學一年級班主任李老師表示,這些禮物收也不是,不收也不知道如何拒絕,月餅作為教師節禮物的意義,總覺得變了味。」

為了躲避家長電話的「追殺」,李老師週末乾脆關了手機,不過對於已經送到的月餅,李老師覺得頗為頭痛。「總不能送回去給孩子,這樣家長和學生都覺得尷尬。」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於漪老師說:如果能夠以一片丹心、摯愛深情地面對孩子們,師生之間相融,老師根本不在意教師節是不是收大禮,「理解和尊重」才是教師節最好的禮物。

反思:教師節不能背離尊師本義

《中國青年報》發表評論稱,教師節的意義在於「尊師重教」,教師節來臨之際,除了向教師表達敬意外,應該更多地探討教育問題,不能因為有些教師收禮,就對整個教師群體進行「污名化」報導和評論;不能因為城裡一些教師收禮,就忽略了農村教師的安貧樂道。

《重慶晨報》則表示,實際上,教師節是家長、孩子和老師相互交流溝通的日子,是體現國人尊師重教的好機會。家長給老師送「禮」,不是送金銀財寶,現金鈔票,而是一份小小的心意,一句問候,一張卡片,一束鮮花,甚至只是一句感人肺腑的「感謝」二字,相信任何一個稱職的老師,更希望得到精神上的愉悅,享受教書育人的快樂。

(責任編輯: 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