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

成語典故:同流合污

【釋義】意思是思想、言行和惡劣的風氣,污濁的環境相結合。比喻跟壞人一起幹壞事。

【近義;反義】沆瀣一氣 同惡相濟;潔身自好 涇渭分明

這個成語,出自《孟子.盡心下》。孟子同他的學生萬章閒談,說起孔子當年十分厭惡那些「鄉願」,說他們道德敗壞,實在可恨。萬章聽了,不明白「鄉願」到底是些甚麼人。

於是,孟子就解釋說:「這種人往往被老百姓稱之為『好好先生』。他們對人對事,既不說好,也不說壞,唯唯諾諾,樹葉掉下來怕打破腦袋,誰也不得罪,誰也不巴結。既不會吃虧,也不佔便宜。其實,他們並不是真正的好人,而是些言行不符、偽善欺世的偽君子。所以,孔子說他們道德敗壞。」萬章還是有些不明白,問道:「既然鄉里的人都說他們是好人,他們自己處處表現出老好人的樣子,那麼為甚麼孔子還要稱他們是道德敗壞的人呢?這樣說是不是言過其實呢,因為他們畢竟沒有幹違背社會道德的事。」

孟子說:「這種人『同乎流俗,合乎污世』,言行同不好的風俗、世道相合。看起來好像忠誠老實,由於他們骨裏偽善欺世,但表面上又看似好人,因而就更令人討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