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

【歷史今日】徐悲鴻誕辰

【大紀元2012年07月19日訊】(大紀元岳青綜合報導)2012年7月19日,是現代中國繪畫之父徐悲鴻誕辰117週年紀念日。他是中國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他常畫的奔馬、雄獅、晨雞等,給人以生機和力量,表 現了令人振奮的積極精神。尤其他的奔馬,更是馳譽世界,幾近成了現代中國畫的象徵和標誌。

生平簡介

父親徐達章是私塾先生,能詩文,善書法,自習繪畫。徐悲鴻9歲起從父習畫。19歲時曾任宜興彭城中學、始喬女學圖畫教師。後到上海半工半讀於復旦大學。1917年留學日本,半年後歸國,被蔡元培聘為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1919年留法,入國立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受教於弗拉芒格畫室,並在課餘到著名畫家達仰畫室學習。1923年,油畫《老婦》入選法國國家美展。之後游瑞士、意大利。1928年,他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的美術系主任,1929年,經蔡元培先生推薦,徐悲鴻受聘任北平藝術學院院長,1940年,曾應印度詩哲泰戈爾邀請,赴印度國際大學講學。1942年,他創辦中國美術學院,1946年,他受聘為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

繪畫風格

在繪畫創作上,他提倡「盡精微,致廣大」,對中國畫,提倡「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繪畫可采入者融之。」擅長油畫、中國畫,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寫實,傳達神情。曾創作《九方皋》、《六朝人詩意圖》、《中國負傷之獅遙望美國飛虎飛將軍》、《愚公移山》等寓有進步思想的歷史畫,所畫花鳥、風景、走獸,簡練明快,富有生氣,尤以畫馬馳譽中外,畫能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

徐悲鴻早期的馬頗有一種文人的淡然詩意,顯出”躑躅回顧,蕭然寡儔”之態。至中國抗戰爆發後,徐悲鴻的馬成為正在覺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徵。徐悲鴻擅長以馬喻人、托物抒懷,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徐悲鴻筆下的馬是”一洗萬古凡馬空”,獨有一種精神抖擻、豪氣勃發的意態。

軼事典故

*一張換一張

  

徐悲鴻一生崇拜任伯年,自說是任伯年「後身」,因任伯年死的那天,正是徐悲鴻出生之日。任伯年五十八歲去世,徐悲鴻也只活了五十八歲。

  

徐悲鴻注意收藏任伯年作品,但由於徐悲鴻不願賣畫,生活拮据,見到任伯年畫,只能拿自己的畫和別人交換。最初,徐畫三、四張才換任畫一張,後來逐漸減少,到四十年代,一張徐畫就能換任畫一張。

徐悲鴻為任伯年編寫了年譜。他在其中評價道,任伯年繪畫最精彩處,在對像嘴和腳的描繪,挺拔而有力。

  

*請砍枯枝朽木!

1929年9月,徐悲鴻由蔡元培引薦,就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徐悲鴻轉而聘齊白石為教授。

  

當時的北平畫壇,死氣沉沉,以摹仿古人為能事,保守勢力相當頑固。木匠出生的齊白石大膽創新,變革畫法,可惜,卻得不到多少響應,北平畫壇對他一片冷嘲熱諷。

  

當徐悲鴻乘坐四輪馬車來到齊家時,齊白石為其誠心而感動:「我一個星塘老屋拿斧子的木匠,怎敢到高等學府當教授呢?」

「你豈止能教授我徐悲鴻的學生,也能教我徐悲鴻本人啊!」徐悲鴻說,「齊先生,我徐某正要借重您這把斧子,來砍砍北平畫壇上的枯枝朽木!」

病逝

1953年9月26日, 徐悲鴻因腦溢血病逝,享年58歲。不久,按照徐悲鴻的願望, 夫人廖靜文就將徐悲鴻留下的1200餘幅作品,以及他收藏的唐朝以來歷代名家書畫作品1000餘件,以及各種珍貴圖書、碑帖等一萬餘件文物全部無償捐獻給國家。

1953年,位於北京火車站附近的「徐悲鴻故居」作為徐悲鴻紀念館對公眾開放,後因修建地鐵,徐悲鴻紀念館遷址於新街口北大街。

畫作文革遭劫

在文革時期,徐悲鴻的作品要被銷毀,他的夫人廖靜文說:「那時我也不想活了,若真那樣,我對不起悲鴻。」她想辦法把館內徐悲鴻的作品,送到故宮太和殿旁的一個大殿裡鎖起來,一放就是13年。因為那裏面太潮濕了,等再拿出來的時候幾乎都發霉了,一些油畫上的色塊也掉了下來。」

至今,身為紀念館館長廖靜文還在為修復那些珍貴的油畫而努力。她說,現在還有100多幅沒有修好,因為請外國修畫專家需要大量外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