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自由日 韓戰義士憶歷史傷痕

人氣: 2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22日電)123自由日的歷史為人淡忘,韓戰反共義士逐漸凋零,「反攻大陸消滅共匪」的口號,已被時代洪流淹沒,但榮民精神長存。

1945年對日抗戰結束,國共內戰繼續開打。4年後,中國共產黨全面佔據大陸,許多來不及撤退的國民黨部隊,被共產黨部隊收編。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翌日,美國對北韓採取行動,以海空軍支援南韓部隊。

冷戰年代,韓國戰場成為民主與共產角力的場所,中共更投入大量兵力。不久,在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包圍下,陸續共有1萬4759名的共軍向聯軍投誠。

在當時「反共抗俄」口號下,遣返台灣的反共義士,在基隆下船時,人山人海、夾道歡呼。有些義士身上和手臂還留著爭取自由、唾棄共產的刺青,轉眼,已經來台60週年,只剩8695人。

台北榮譽國民之家今天舉行123自由日暨韓戰反共義士回台60週年紀念活動,榮家主任熊啟志說,一甲子是一個人的重生,義士一念間的抉擇,背後深具意義。

義士當年在台北市區遊行,民眾張燈結綵、夾道歡迎;台灣各大城市自由鐘,也以敲響23下的方式慶祝,並定1月23日為「自由日」,以紀念義士重獲自由。這些老照片陳列在台北榮家的家史館,靜靜陪伴著軍帽、軍服、遣返名冊,及獻給國家的浴血國旗。

榮家政風室主任李中琰描述,這些義士後來重新被編入國軍,有人參加了八二三砲戰,多數人更投入中部橫貫公路等國家重大建設。

李中琰說,當「反攻大陸消滅共匪」的口號,已完全被時代洪流淹沒,這批榮民們仍習慣稱對岸為「共匪」。當年的反共義士,有的刺青在手臂上模糊呈現,不過,多數因為返回大陸探親,避免麻煩而由政府花一筆錢協助除青。

在榮民之家角落裡,孤獨的身影,突然因為自由日活動熱鬧起來,有的義士大聲向來訪的行政院退輔會副主委金筱輝感謝政府,說「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像台灣這樣照顧榮民。」

活動負責鳴鑼的郭仕高是四川人,與張步庭、潘海波等人都是同鄉,一旁的馬世敬是甘肅人,4人軍種分別囊括陸海空。問及當年來台灣的動機,重聽的張步庭大聲說「受國民黨的照顧啊」。

回憶起當年在韓國戰俘營的生活狀況,有的要在低溫中洗澡,有的三餐粗食、吃不飽,還要做工,身心受煎熬。如今,走路不穩需要攙扶的義士們,感歎戰爭的殘酷,呼籲國人要團結。

參與韓戰的反共義士,當年唾棄共產黨,以生命爭取自由擁抱台灣,不僅震驚國際社會,也穩定當時飄搖的政局;更難得的是,絕大部分隨即又毅然地加入國軍,繼續捍衛台灣安全,有80人成為將校官,其高貴的情操,令人敬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