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自由日 韩战义士忆历史伤痕

人气: 2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2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旭昇新北市22日电)123自由日的历史为人淡忘,韩战反共义士逐渐凋零,“反攻大陆消灭共匪”的口号,已被时代洪流淹没,但荣民精神长存。

1945年对日抗战结束,国共内战继续开打。4年后,中国共产党全面占据大陆,许多来不及撤退的国民党部队,被共产党部队收编。1950年6月25日韩战爆发,翌日,美国对北韩采取行动,以海空军支援南韩部队。

冷战年代,韩国战场成为民主与共产角力的场所,中共更投入大量兵力。不久,在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包围下,陆续共有1万4759名的共军向联军投诚。

在当时“反共抗俄”口号下,遣返台湾的反共义士,在基隆下船时,人山人海、夹道欢呼。有些义士身上和手臂还留着争取自由、唾弃共产的刺青,转眼,已经来台60周年,只剩8695人。

台北荣誉国民之家今天举行123自由日暨韩战反共义士回台60周年纪念活动,荣家主任熊启志说,一甲子是一个人的重生,义士一念间的抉择,背后深具意义。

义士当年在台北市区游行,民众张灯结彩、夹道欢迎;台湾各大城市自由钟,也以敲响23下的方式庆祝,并定1月23日为“自由日”,以纪念义士重获自由。这些老照片陈列在台北荣家的家史馆,静静陪伴着军帽、军服、遣返名册,及献给国家的浴血国旗。

荣家政风室主任李中琰描述,这些义士后来重新被编入国军,有人参加了八二三炮战,多数人更投入中部横贯公路等国家重大建设。

李中琰说,当“反攻大陆消灭共匪”的口号,已完全被时代洪流淹没,这批荣民们仍习惯称对岸为“共匪”。当年的反共义士,有的刺青在手臂上模糊呈现,不过,多数因为返回大陆探亲,避免麻烦而由政府花一笔钱协助除青。

在荣民之家角落里,孤独的身影,突然因为自由日活动热闹起来,有的义士大声向来访的行政院退辅会副主委金筱辉感谢政府,说“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台湾这样照顾荣民。”

活动负责鸣锣的郭仕高是四川人,与张步庭、潘海波等人都是同乡,一旁的马世敬是甘肃人,4人军种分别囊括陆海空。问及当年来台湾的动机,重听的张步庭大声说“受国民党的照顾啊”。

回忆起当年在韩国战俘营的生活状况,有的要在低温中洗澡,有的三餐粗食、吃不饱,还要做工,身心受煎熬。如今,走路不稳需要搀扶的义士们,感叹战争的残酷,呼吁国人要团结。

参与韩战的反共义士,当年唾弃共产党,以生命争取自由拥抱台湾,不仅震惊国际社会,也稳定当时飘摇的政局;更难得的是,绝大部分随即又毅然地加入国军,继续捍卫台湾安全,有80人成为将校官,其高贵的情操,令人敬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