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聞

組圖:百年罕見寒流低溫侵襲美國 政府籲防凍傷

【大紀元2014年01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柳芳綜合報導)歷史性罕見寒流與低溫侵擊了美國大部分地區,週二(1月7日)美國3/4地區創下近120年來最低嚴冬氣溫,最低降至零下32攝氏度。許多地方政府提醒居民保暖禦寒,嚴防凍傷。全美自週一起,已有7,000多航班因天氣原因被取消,上萬航班延誤,部份城市的鐵路客運也出現滯留。

CNN報導,受北極氣團「極地旋渦」繼續東移的影響,美國目前已有12人因暴風雪和冰凍天氣死亡。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最低溫已經降至-32攝氏度。

據美國氣象週二消息,美國南部、東部和中西部大部份地區最高氣溫也不過7攝氏度,創歷史最低溫度。

部份城市的最低溫度分別為:亞特蘭大-15攝氏度,阿拉巴馬州-15攝氏度,田納西州-14攝氏度,夏洛特-14攝氏度,紐約市-15攝氏度,巴爾的摩市-16攝氏度,費城-15攝氏度,克利夫蘭市-23攝氏度,底特律-25攝氏度,芝加哥-26攝氏度。

截至週二中午,美國各大機場已有2,700架航班被取消及相同數量的航班被延期。

週一,全美已有5,000航班被取消,1萬多航班被延誤。

「極地旋渦」發威,北極寒流南下,今天從美國中西部延伸到南部和東部、及加拿大東部,全美將有1億8700萬民眾受到影響。

美國東岸昨天晚間開始遭遇「極地旋渦」(polar vortex)侵襲,各地溫度驟降。許多學校停課、公司行號歇業,民眾外出會有危險。

美聯社報導,許多地方創下低溫紀錄,芝加哥昨天氣溫華氏零下16度(攝氏零下27度),打破紀錄。

即使南方都感受到這股寒流,亞特蘭大氣溫降至華氏8度(攝氏零下13度)。

負責大西洋岸中部、中西部和南部6100萬人用電的電網PJM Interconnection,今天要求用戶節約用電,因為需用暖氣取暖。印第安納州有1萬5000多名用戶斷電。

由於伊利諾州降雪,有三列美國鐵路公司(Amtrak)駛往芝加哥的列車停在半途,500多名乘客在車上過夜。

紐約政府警告市民 防凍傷

週二紐約市氣溫達到零下15攝氏度,為118年來最寒冷嚴冬。市政府發佈預警,提醒人們要特別注意保溫,冰凍天氣可能帶來「凍傷、低體溫症和其它健康威脅」。

美國國家氣象局說,在這樣的天氣下,如果將皮膚持續暴露在戶外30至45分鐘,可被凍傷。

紐約的學校雖然沒有因惡劣低溫而停課,但一些學校延遲了當天的開課時間。

紐約應急管理辦公室表示,目前紐約還沒有開放取暖中心,但正在尋找其它辦法幫助需要的人防寒,並將主動聯絡無家可歸者。

路面交通目前基本正常,但紐約地鐵運營出現滯後,已有500多位乘客滯留在地鐵客運站,紐瓦克機場的航班普遍被延誤30分鐘。

另外,紐約海岸巡邏隊被迫啟用破冰船,以疏導交通。

氣象部門說,預計週三起氣溫將逐漸回升,到週末氣溫可望恢復到10攝氏度左右。

美國3/4地區創下近120年來最低嚴冬氣溫,降至-26華氏度。圖為2014年1月7日,紐約曼哈頓街頭,行人紛紛穿上厚重的衣服禦寒。(戴兵/大紀元)


美國3/4地區創下近120年來最低嚴冬氣溫,降至-26華氏度。圖為2014年1月7日,紐約曼哈頓街頭,行人紛紛穿上厚重的衣服禦寒。(戴兵/大紀元)


美國3/4地區創下近120年來最低嚴冬氣溫,降至-26華氏度。圖為2014年1月7日,紐約曼哈頓街頭,行人紛紛穿上厚重的衣服禦寒。(戴兵/大紀元)


美國3/4地區創下近120年來最低嚴冬氣溫,降至-26華氏度。圖為2014年1月7日,紐約曼哈頓街頭,行人紛紛穿上厚重的衣服禦寒。(戴兵/大紀元)


美國3/4地區創下近120年來最低嚴冬氣溫,降至-26華氏度。圖為2014年1月7日,紐約曼哈頓街頭,行人紛紛穿上厚重的衣服禦寒。(戴兵/大紀元)


美國3/4地區創下近120年來最低嚴冬氣溫,降至-26華氏度。圖為2014年1月7日,紐約曼哈頓街頭,行人紛紛穿上厚重的衣服禦寒。(戴兵/大紀元)


美國3/4地區創下近120年來最低嚴冬氣溫,降至-26華氏度。圖為2014年1月7日,紐約曼哈頓街頭,行人紛紛穿上厚重的衣服禦寒。(戴兵/大紀元)


美國3/4地區創下近120年來最低嚴冬氣溫,降至-26華氏度。圖為2014年1月7日,紐約曼哈頓街頭,行人紛紛穿上厚重的衣服禦寒。(戴兵/大紀元)


美國3/4地區創下近120年來最低嚴冬氣溫,降至-26華氏度。圖為2014年1月7日,紐約曼哈頓街頭,行人紛紛穿上厚重的衣服禦寒。(戴兵/大紀元)


美國3/4地區創下近120年來最低嚴冬氣溫,降至-26華氏度。圖為2014年1月7日,紐約曼哈頓街頭,行人紛紛穿上厚重的衣服禦寒。(戴兵/大紀元)


美國3/4地區創下近120年來最低嚴冬氣溫,降至-26華氏度。圖為2014年1月7日,紐約曼哈頓街頭,行人紛紛穿上厚重的衣服禦寒。(戴兵/大紀元)


(責任編輯:李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