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女畫家:這就是我要找的功法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4年11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只要看過廖慈倫的畫作,都會被它寧靜、祥和之美所吸引,然而在充滿「寧靜致遠」的背後,曾隱藏著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2000年8月,廖慈倫摯愛的父母雙親在相距16天的時間內相繼辭世;生命的無常,帶給她很大的衝擊。尤其在最後兩個月,眼看著父母的生命力在一天天消逝,卻一點都無法替他們承擔或減輕任何病苦,她的內心盡是無奈和心痛。

廖慈倫說:「如果生老病死真就是每個人無法逃脫的宿命,那從小身體一向不是很硬朗的我,又如何在生命終結前,盡量減少病苦?於是我積極尋找可以養生的功法。太極拳、瑜珈都短暫地嘗試過,但也都因為覺得太難而放棄。」

2001年10月的某一天,廖慈倫在轉換電視頻道時,無意中看到了介紹「法輪功」的節目。但當時心中對這個功法還存著很大的疑問,因為受到中共在1999年鎮壓法輪功時不實新聞報導的影響,覺得這個功法可能都是那些沒什麼知識的人所迷信的。但奇妙的是,接下來一、兩個月中,陸續又在無意中讓她看到介紹不同修煉者的心得體會。

記得最後一次是介紹現今台灣法輪大法學會理事長張清溪教授全家得法的經過。看了之後,讓她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台灣學術界頗有名望的知識份子會去相信它?而且在所有看過的節目中,學員們都提到讀了李洪志師父的著作《轉法輪》之後,身體、心靈有著極大的變化和提升。於是,她迫不及待地想要瞭解這本書到底有什麼影響力,可以讓人有如此大的改變。

廖慈倫說:「當讀完《轉法輪》前言『論語』後,當下就被這本書吸引了。於是如饑似渴地往下讀,家事也草草做完,希望趕快再回到閱讀上來。」兩三天內讀完一遍《轉法輪》之後,浮現在她腦中的第一個念頭是:「這就是我一直在找的功法啊!」

「從小,我就有一些奇怪的想法。例如,我為什麼會是我?如果我是別人,我現在會有什麼感覺?我喜歡看天空,但更想瞭解天空之外是什麼?為什麼這世界那麼不公平,有些人總在受苦受難,而有些人卻極其順利和享盡榮華富貴?為什麼人總是有這個煩惱、那個煩惱?人都一定得經歷生老病死嗎?如果人一出生即是面對著最後的死亡,那存在的這段生命歷程有何意義?」所有不得其解的問題,廖慈倫在《轉法輪》這本書裡都找到了答案!

得法後對藝術的體悟和創作的改變

目前任教於一所私立科技大學的廖慈倫,繪畫創作是她研究工作之一,希望能畫出一些受人肯定的作品來。修煉法輪功之後,更瞭解到創作的過程,其實也是修煉的過程;如何讓自己能夠靜下心來,專注在經營畫面上,本身就是一個考驗。

廖慈倫談到修煉法輪功後,在創作心態上的改變:「過去由於得失心太重,創作經常不再是快樂的事,反而是種壓力,讓我又愛又怕─怕畫不好、怕別人看了不喜歡、怕創作瓶頸無法突破。」

廖慈倫說,後來從學法中瞭解到這些怕心,其實都源於自己求名求利的心,都是得去的執著;也更瞭解「無求而自得」的道理:只有用最純淨無私的心去畫,才能畫出真正感動人的作品,也才符合「真」的法理。

藝術創作其實是一條無盡的、孤獨而寂寞的路,若沒有理想和使命感的帶領,很難走長遠的路;如果沒有堅忍的毅力和吃苦的決心,也很難在創作過程的挫折中不停頓下來。對於這一點,廖慈倫心存感激地說:「所幸有『真善忍』法理的指導,以及煉功後比前有好很多的體力和忍耐力,才能讓我更堅定地走在藝術創作之路上。感謝法輪大法!感謝李洪志師父!」

責任編輯:王愉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