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聞

中醫籲市民重視更年期保養

【大紀元2015年10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王莉莉香港報導)更年期乃人生必經階段,一般出現在45至55歲之間,女性會出現月經紊亂、潮熱出汗、情緒波動等煩人症狀,但隨著時間推移症狀會漸漸消失。醫管局2009年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婦女更年期的症狀可以維持到60歲,甚至更長時間。

香港中醫藥文化學院的註冊中醫師黃梅芳表示,自2010年起,有關疑似更年期及卵巢早衰的求診人數,每年均上升。今年以來,因更年期侵襲求診的女性,已佔總求診女性人數兩成,當中有八成是45歲以下,屬於提早收經。

「有位46歲從事會計師工作的女患者,已停經一年,還經常出現臉紅潮熱出汗等症狀,頭髮明顯脫落,影響平日的社交生活與工作。」黃醫師發現不少女患者為金融、銀行業等專業人士,要兼顧工作與家庭,生活緊張,經常休息不足,導致內分泌失調,即中醫的肝脾腎失調,引致過早出現「女性更年期症候群」。

中醫認為更年期的發生,與腎氣漸衰、天癸將竭,導致體內精血不足,陰陽平衡失調有關,稱之為「經斷前後諸症」。在停經前後,腎氣漸衰,臟腑功能逐漸衰退,使身體陰陽失去平衡,因而出現各種症狀,腎虛是致病的根本,與腎的陰陽失調有關。

西醫主要通過補充荷爾蒙雌激素進行治療,雖然有明顯療效但有研究證實激素治療存在副作用。黃醫師指,有些中藥材如當歸、葛根、甘草、藏紅花,對雌激素有雙重調節作用,可以減緩更年期症狀,經常服用對女性有很好的保養作用。更年期病證多見於肝腎陰虛甚或陰虛火旺,所以在此期內適宜吃些具有滋補肝腎,養血補血,滋陰降火的飲食。除中藥食療外,針灸經絡及中醫情志養生都能有效改善更年期問題,起到抗老化的保養作用。◇

責任編輯: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