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娛樂

章閣:《蒙古王》忍辱剛毅的天命

【大紀元2015年07月30日訊】由俄羅斯導演謝爾蓋‧波德羅夫拍攝的《蒙古王》,於2008年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影片提名。成吉思汗作為草原上的雄鷹,早已成為蒙古的神話,影響著東西方的世界史。

《蒙古王》講述的是少年鐵木真隨父親也速該遠行,並選擇了弘吉剌部落首領的女兒孛兒帖,並承諾五年後前來迎娶。歸途中,也速該被敵手塔塔兒人毒殺,部落的財產和牧民也被叛變的部下虜走。鐵木真的命運在一夕之間完全逆轉。

古語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上天為了把大任和使命降到他身上,一定會先磨礪他的心志,打亂他的生命軌跡,困厄他的身行,使每一步都不能如願。這樣安排的目的,是為了堅韌他的秉性和心志,展現出從不可能擺脫的絕境中,獲得轉敗而上的奇蹟和能力,使他完成大任。

成吉思汗的早年,也同樣經歷了尋常人難以承受的屈辱和苦礪。在履行天命的過程中,鐵木真處處被人追殺,別人殺了他的父親,奪了他的妻子,把他當奴隸賣到通古斯,囚禁在監獄。當他被關在通古斯監獄時,他沒有吃的沒有喝的,但依然能沉穩的靠天生養,在牢籠裡捕捉生鳥果腹。桀驁不馴的鐵木真身陷牢籠,隱忍苦礪。這樣一位遭受奇恥大辱的人,按照常理他的心中應該裝滿的是仇恨。不過無論是影片的塑造,還是正史的記載,成吉思汗並不是一個滿懷仇恨的人。

當他的「安答」,曾經歃血為盟結義的兄弟札木合,並不願意臣服他時,鐵木真放了他。札木合對他說:「你釋放了你的敵人。」鐵木真回答說:「我釋放的是我的兄弟。」他的心地非常有原則。相比札木合敢於蒸煮俘虜的凶殘,成吉思汗對待俘虜的態度,願意回家的可以回家,願意留下的可以留下,表現的非常大度寬仁。

鐵木真年少時,叛變的部落中有一個長者,看到鐵木真被鎖在枷鎖中,長者憐憫他的處境,給他吃肉希望他健康的長大。第二次,鐵木真被俘虜時,還是這位長者送給他食物,鐵木真說:「將來一定會報答你。」長者卻說:「將來你不會放過我們任何人。」鐵木真並沒有爭辯而是沉默的看著他。是,有多少人能夠領悟他的心境,隱忍寬厚的一面。

鐵木真一統蒙古後,在眾多的俘虜中,一眼認出了這位長者,特別吩咐下屬,好好照顧他,並賜給他牲畜,安排他住在離自己近的帳篷。這個細節也表現出成吉思汗心中沒有太多個人的私怨,而是儘可能寬和的對待周圍。他的恩威並濟,厚重的像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承載著天命的深沉。

影片中,那位能洞悉未來的喇嘛告訴守備大人,說鐵木真會毀滅他的國家。但守備大人並不相信,認為一個奴隸能有多大的本事。或許是出於修行慈悲的緣故,喇嘛獨自來到囚禁鐵木真的監獄,懇求他將來放過珍藏佛經的寺院。喇嘛雖不能普度眾生,但他以雙腳徒行三千里,把鐵木真留給他的一塊骨頭帶到了蒙古,報信給他的妻子。這一幕很感人,它讓世人看到一個人的付出和信念,面對天象之下不可避免的戰爭,真的展現出巨大的力量,守信的成吉思汗也真的在征戰中,完好的保存了寺院和經卷。

從這一點看,成吉思汗是個非常有原則、守信的人。從正史的記載,他對其他信仰非常開明。他也不是毫無顧忌的征戰屠戮。在他出生時,手中握有的那個血塊,注定了一生掌握著生殺的權力。這一天命賦予他一統蒙古,征服大半個地球的使命,以結束混亂黑暗的中世紀,為後世開通洲際相通之路,劃定新的世界格局,完成他的天職。

在正史的評價中,稱成吉思汗為:「其人英勇果決,有度量,能容眾,敬天地,重信義。」明朝的官修正史評價說:「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滅國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勳偉跡甚眾,惜乎當時史官不備,或多失於紀載雲。」

明太祖朱元璋給北元阿札失裡大王的信中,對一統天下的五位元朝帝王,包括成吉思汗在內,評價說:「覆載之間,生民之眾,天必擇君以主之,天之道福善禍淫,始古至今,無有僣差。人君能上奉天道,勤政不貳,則福祚無期,若怠政殃民,天必改擇焉。昔者,二百年前,華夷異統,勢分南北,奈何宋君失政,金主不仁,天擇元君起於草野,戡定朔方,撫有中夏,混一南北,逮其後嗣不君,於是天更元運,以付於朕。」

民國官修正史評價到:「天下之勢,由分而合,雖阻山限海、異類殊俗,終門於統一。」這些留在正史的評價也印證著成吉思汗一統天下,在掃除異類殊俗中創下的彪炳功勳,令後世的帝王學者敬仰和尊重。

《蒙古王》以現代影視的方式,再現了13世紀蒙古的恢宏史詩,在金戈鐵馬的驍勇中,帶給人更多的精神洗禮。走出蕩氣迴腸的歷史,人會為蒙古王剛毅忍辱的一生,無限的敬仰和眷戀;也會為他勇猛的鐵騎,踏平四分五裂的覬覦和中世紀的黑暗,留下無限的長歌。

責任編輯:朱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