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醫專欄

耳朵是如何工作的

【大紀元2016年07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鄒鳳紐約採訪報道)近日,衛生組織在2015年的調查中報告發現,全世界5%的人口有殘疾性的聽力損失,其中兒童就有3200萬人有殘疾性的聽力損失。這個數字相當龐大。我們採訪了紐約資深驗耳師曾文瑛博士和紐約執照助聽器專家李孔耀先生,請他們幫助這些聽力損傷的人。

紐約法拉盛耳通聽力檢查中心的聽力學博士曾文瑛表示,華人不太重視聽力損失,其實聽力損失是看不到、隱蔽性的疾病,已經是人類第三大疾病。第一是心臟病,第二是關節炎,第三就是聽力損失。

目前據調查5000萬人存在聽力損失,其中3000萬人是因為在工作中受到噪音的影響而損失了聽力。年輕人中每8個人就有1人因噪音損失聽力。要想了解聽力是怎樣受損的,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聽力是怎樣運作的和耳朵的正常功能。

耳朵的功能

耳朵是一個構造簡單卻很奇妙的器官 ,將空氣中的音波轉化成各種細緻的聲音傳入腦中,也能將外界的情感傳達到您的心裏。另外,耳朵還能辨識方位,有指向性的聽覺是熟悉環境非常重要的指標。

耳朵從收集聲音,機械傳導,轉換神經訊號產生聽覺,讓大腦能辨認聲音。它是高度複雜的器官,主要是由三個部份構成:外耳、中耳以 及內耳。

耳朵的構造

紐約法拉盛耳通聽力檢查中心的資深驗耳師曾文瑛給大家介紹耳朵的構造和功能。

 

耳朵的結構

外耳

就是平常見到的耳朵,包括耳廓和耳道;聲音的音波經由耳廓收集後,經過耳道傳遞到耳內的耳膜。耳膜是圓形有彈性的膜狀物,當有聲音傳進來的時候,耳膜會隨之產生震動。

中耳

這是一個充滿空氣的空腔,由耳膜(也就是鼓膜)和外耳區隔。中耳裡面有三個聽小骨:分別是鎚骨(malleus), 砧骨(incus)以及鐙骨(stapes)。 聽小骨是耳膜和內耳之間的傳導橋樑,由三個聽小骨串連成的聽小骨鏈所產生的機械振動,會讓耳蝸內的液體產生波動,進而刺激神經纖維產生神經電訊號。

內耳

內耳主要指的就是耳蝸,源自希臘文的蝸牛或螺旋體,其外型長得像蝸牛而得名,其內部充滿液體,聽小骨將聲音傳進來時,其中的液體會產生波動,刺激神經纖維毛細胞產生神經電訊號,並將這些訊號傳遞至聽神經,再上傳至大腦,譯為聲音。

聲音的響度

聲音的強度大小是以「分貝」(dB)為單位。分貝代表的是聲音相對強度的單位,我們將一般人耳可感知的最微弱聲音界定為0分貝,也是聽力很好的年輕人可以 聽到的最小聲音,日常談話的音量大約位於50分貝至60分貝之間,100分貝已讓人耳朵約略產生疼痛感的程度,正常人的耳朵在120 dB SPL的音壓就會覺得不舒服,140 dB SPL就會感覺到痛。

人一旦長期暴露於音量過大的環境中,敏感的內耳結構將會受到損害,形成噪音導致的聽力損失(NIHL,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紐約耳通聽力檢查助聽器中心

中國城診所:金輪大廈803室

139 Centre St., #803, New York, NY 10013

電話:(212) 406-1968

法拉盛診所:飛越皇后大廈 #7H

136-20 38th Ave, Suite 7H, Flushing, NY 11354

電話:(718) 353-5626

責任編輯:柯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