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經濟學家:東北經濟蕭條 體制問題是癥結

【大紀元2017年02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近日有經濟學者直言,東北地區經濟蕭條的原因,在於體制機制的深層次問題,主要癥結在於國有企業。

大陸經濟學家常修澤1月31日發表文章表示,要想根本改善東北地區經濟狀況,不能依靠基建項目和資金投入,很多矛盾歸根結底是體制機制問題。

常修澤引述調研報告表示,東北的國有企業資產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資產的比重很大。比如,黑龍江的這一比例大約是64%,吉林約為54%,遼寧約為45%。

東北經濟多年來依靠大規模投資,從2003年—2014年,東北地區的固定資產投資從4000多億元人民幣,增加到4.6萬億元。但是,過度投資的結果是產能過剩。

另外,東北地區的政府權力明顯越界,政企不分,並非以市場為主導。在這種情況下,中共國有企業發生產能過剩後,「殭屍企業」 無法順利退出。

海外評論人士川人表示,東北經濟狀況被稱為「東北現像」,實際上是大陸整體經濟的縮影。

東北最初是在上世紀90年代出現國企經營困難、大量工人失業;2008年中共推出4萬億的經濟刺激政策,並未使東北經濟得到實質性的改變,經濟刺激的4年之後,東北經濟又陷入快速衰退。

中共僵化政治體制的束縛,是拖累經濟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最大的問題是中共官場的腐敗、官僚作風氾濫,而腐敗則來源於道德下滑。

港媒信報(EJ Insight)1月中旬曾針對大陸東北經濟發表分析文章表示,東北曾經是大陸鋼鐵、能源、化工、重型機械、汽車、造船等的核心地區,但是由於產能過剩,很多產業停滯或衰敗。

經濟衰退的後果是,東北的年輕人大量流失,離開家鄉前往其他地區發展。

數據顯示,從2000年—2010年,東北地區的人口淨流出從36萬增加到200萬。人口流失導致當地人才缺失,進而對消費造成衝擊,也造成房地產市場蕭條。

分析文章還提到,東北的經濟問題是多年積累所致,目前還沒有看到有起色。

今年1月份,東北的兩大國有企業——東北特鋼和大連機床,被曝出大規模違約。東北特鋼從去年3月份至今年1月份,共有10隻債券違約,涉及本金71.7億元;大連機床已經有4隻債券構成實質性違約,涉及金額16億元,同時還拖欠2.94億元銀行承兌匯票。#

責任編輯:李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