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影音模板

台灣首創古籍拍賣 替紙本書找出路

【大紀元2017年02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郭曜榮台灣台北報導)今年2月甫落幕的台北書展,首度邀請二手書商參展,並舉辦了台灣首次的珍本古籍拍賣會,最後拍賣總金額2,232,500元,共拍出37本珍本;所得扣除成本後,將全數捐給家扶基金會。拍賣會策劃人同時也是資版出版人傅月庵表示,希望藉由活動讓民眾重燃對書籍的熱情,讓紙本書繼續流傳下去。

拍賣會由茉莉二手書店策劃,邀請到台灣藏書家、北京立體書博物館館長文自秀擔任拍賣官,由於拍賣品涵蓋東西方重要文學、雜誌和藝術出版品,且全部品項起拍價只有市場現值的1/3,許多不到萬元,吸引許多行家到場,甚至有人從中國大陸趕來競標。

這次眾所矚目的拍賣品為明代萬曆年間套色本《史記纂》,為中國版刻史上著名的「閔凌刻本」,這套書曾於2012年在上海博古齋拍賣會上拍出632,5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二百八十五萬元)高價。這次在台北起標價台幣20萬元,最後以現場第一高價855,000元成交。

除了古籍,內藏名作家簽名的品項也是買家搶標熱點,詩人周夢蝶的第二本詩集《還魂草》,雖是1981年10月再版的版本,但有周夢蝶本人以毛筆書寫近百談和身世,並加上「風耳樓」書摘印,署名「慈照」,極具歷史價值,展前就被許多文學界人士鎖定。起拍後短時間就衝上高價,最後以當天第三高價,14萬元成交。

當天創下第二高價的則是胡適題簽的《大陸雜誌》第19卷第10期,以18萬元拍出。傅月庵表示,紙本書最主要是能夠收藏,而收藏能夠傳遞,這是數位閱讀比不上的。若進一步看,有些書上有作者簽名,數位閱讀是無法留作者簽名的,「紙本書跟數位閱讀,尤其是電子書,各有長短,那紙本書想要活下來,當然要運用它的長處。」

他對紙本書的未來保持樂觀,「以前我們讀紙本書,讀不懂了就去讀字典和百科全書,現在是反過來,整個網路就是一部百科全書,年輕人上網其實是讀了百科全書,當他們漸漸讀到一個系統之後,就會去找紙本書來讀。」

正體字蘊藏中華文化精髓

此外,對岸近來正興起一股學習古文和正體字的熱潮,這次拍賣會也吸引許多中國大陸買家前來。傅月庵認為,中國大陸經濟往上走之後,出現一批中產階級,跟以往最大的不同在於,中產階級會追求好的東西,漸漸他們就會知道,整個中華文化的精髓在正體字裡頭蘊藏較為深刻,「簡體字除了學得快之外,恐怕很多東西都被簡化掉了」,因此有人會回過頭來尋找傳統的東西。

中華文化在台灣受到完整的保存,他談到,舉辦這次拍賣會,也是在發揚台灣的軟實力,「台灣的藏書其實是很豐饒的,希望透過拍賣會,讓更多人不要忘掉紙本書實際的一面(增值和保值),等風氣慢慢開了之後,紙本書也可能不會那麼快被淘汰掉。」◇

西元1932年,美國紐約Blue Ribbon Books出版的《 傑克與巨人故事集》,為史上第一本立體書,內有4個立體紙藝。(茉莉二手書店)
著名詩人周夢蝶1981年再版的詩集《還魂草》簽贈本,內有毛筆題字和加鈐「風耳樓」書齋印,自署「慈照」,極具歷史價值。(茉莉二手書店)
民國36年4月10日出版的《台灣月刊》第六期,內有一整輯的現場圖片,總共16幅,不少是此前少見的,對於極度缺乏影像圖片的二二八研究而言,重要性不言可喻。(茉莉二手書店)
此書在民國35年出版印刷裝訂時,便被有關單位以「未經批准登記」為由,查禁沒收了300本,存世數量不可考,如瀕絕動物。(茉莉二手書店)
西元1896年11月11日,總督府民政局學務部編成這本《臺灣十五音及字母詳解》,即以日文片假名註解台語發音的小冊子,以方便日人學習台語。(茉莉二手書店)
西元1985 年,如日中天的名作家三毛出版《三毛組曲》一套三冊,包括《傾城》、《談心》、《隨想》,隨緣簽贈友人。由於三毛一生絕少簽名贈書,這套書相當珍稀。(茉莉二手書店)
名作家吳濁流的《波茨坦科長》,西元1977年秋天「遠景」甫出版,即遭警總查禁,至今舊書難覓,此本為吳濁流親筆題贈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者,相當珍稀。(茉莉二手書店)
《媽祖》雜誌是由日治時期的文藝工作者西川滿所創辦,創刊於1934年10月,終刊為1938年3月,一共發行16期,各期發行本數皆為限量300本,數量稀少。(茉莉二手書店)
明朝萬曆巳卯年(西元1579年)出版的《史記纂》,為中國版刻史上著名的「閔凌刻本」,以當天最高價855,000元拍出。(茉莉二手書店)

責任編輯:旻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