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真情

自己暖和了,也要讓漁工不冷

(fotolia)

中青文創營時,天下獨立評論廖雲章主編分享褚士瑩的「送冬衣到南方澳」活動,才讓大家了解到外籍漁工的需要。

臺灣境內聘僱的漁工大約有一萬人,不工作的時候可以上岸入境;而臺籍漁船上另外有約兩萬人的外籍漁工,屬於船長在境外聘僱的漁工,他們雖然在臺籍漁船工作,但臺籍漁船回到臺灣時,依照法律規定,他們不准入境,只能留在船上。臺灣人以為自己吃到的「臺灣」海鮮,其實大多是外籍漁工為我們辛苦捕獲的。大多數臺灣人不知道的是,這一大批來自熱帶國家、完全沒有體驗過寒冷的外籍漁工,就算願意將少得可憐的薪水(每個月實領從新臺幣幾千元到一萬七千多元不等)通通拿來買發熱衣或夾克,也無法對抗海上刺骨的寒風。但因為不可能上岸,他們只好繼續留在船上受凍。

褚士瑩透過臉書向臺灣同胞勸募,只收到五十餘箱冬衣,遠遠低於這兩類漁工加起來三萬人的需求,所以實際的情形是:境內聘僱的漁工若幸運抽到冬衣,外籍漁工會和他們分享,兩人合穿一件,勉強湊合著熬過冬天。

「沒有體驗過寒冷的外籍漁工,受困於冬天海上的寒氣。明天我們將家中不要的冬衣帶來好嗎?有沒有可能在聖誕節前,我們募到超過五百件冬衣寄到南方澳?」文創營第一天結束時,我如是期許學員。

「老師,這是我們想送給漁工的冬衣。抱歉,因為我們昨晚住學校宿舍不能回家……」我接過冬衣,感動得想飆淚。

苗栗興華高中二十幾位學員聽完後深受感動,大家紛紛掏出零用錢,合資買了全新的冬衣;曉明、惠文和臺中二中的同學,一早也帶來家裡的冬衣;隨後我與學生在校內發動勸募, 但總共也只有十五箱的量。於是我又在自己的臉書PO文,沒想到超過八十所學校響應,還有更多臉友自行開車送冬衣、手套和暖暖包到南方澳。

一個月後漁業署林榮耀來訊: 「 南方澳冬衣已足, 其餘的也已協助轉送給澎湖及東港的漁工, 將會造冊證明。現在四個港口冬衣都夠了, 真的很感恩大家!」

閱讀訊息時,內心滿是驕傲,臺灣最美的風景,真的是人!

廖雲章說得好,這世界因為族群間的善意不足,動亂便愈來愈多,如果能感受到彼此的溫暖,我們的國家會成為更安全的地方。二○一五年聖誕節,八十所學校的老師和學生、還有各行各業的臉書朋友,不僅自己暖和了,也讓漁工不冷─謝謝你,喜歡在網路打嘴砲,但內心永遠溫熱的臺灣人!◇

──節錄《學習,玩真的!》/ 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蔡淇華淡江大學英文系、彰師大教研所畢業,現任臺中市立惠文高中教師兼圖書館主任。曾獲時報廣告金像獎、臺中市文學獎首獎、2016總統教育獎主題曲首獎等。著有《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有種,請坐第一排》、《一萬小時的工程:隱形的天才》、《寫給年輕:野百合父親寫給太陽花女兒的40封信》等。

責任編輯:方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