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家

追尋「道」的俄國文豪托爾斯泰

十九世紀末,陰霾重重的古羅斯大地即將面臨著共產運動的風暴。就在共產紅禍席捲的前夕,俄國誕生了一顆耀眼的巨星,其光彩璀璨撫慰了數代人心,這顆巨星就是列夫‧托爾斯泰。

有人評價說,這顆巨星的誕生在當時反映出全宇宙複雜的靈魂,即無神論、平民有神信仰、宗教勢力和政經等領域產生激烈的碰撞。而他的誕生似乎就是在帶領羅斯人,尋找一條回歸傳統,秉承敬天愛人的精神之路。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漫長的探索中,他抨擊宗教勢力的黑暗,被從聖籍中開除。他真誠地懺悔,反省自我的過失,並不斷地完善自我的精神世界。

為打開心中的天國,他汲取東西方先哲的思想和智慧,包括東方釋儒道三教信仰文化,尤其深受老子《道德經》的影響。古老東方的智慧為他打開一條廣闊的路。時至今日,也有人稱呼他為「俄國道家第一人。」

為人的使命 追求完美道德

1828年9月,列夫‧托爾斯泰出生於俄國貴族家庭。1840年,進入喀山大學法律系。退役後,回到家鄉的莊園,致力於文學創作。

托爾斯泰治理薩馬拉莊園,教育孩子讀書,空餘時間寫書。當時他擁有6,000俄畝土地和300匹馬,甚至曾認為自己是比果戈里、普希金、莎士比亞、莫里哀還更有名的作家。

身為貴族,他擁有財富和社會地位,人們尊稱他為「托爾斯泰伯爵」,但他為此感到不安。他同情社會底層百姓,他想賣掉自己的車,想把十分之一的家產分給僕役和窮苦人。他能放下伯爵的身段和鄉民一起耕作,和他們一起割草也絲毫不會遜色,每天工作8~10小時也不會感到厭倦。

托爾斯泰身著農民服裝,列賓畫於1901年。(公有領域)

當人擁有美滿的家庭、顯赫的名望、財富和健康時,人們卻無法擺脫死亡,死亡的降臨讓人一生的苦苦追尋都變成徒勞一場。為此,他尋思生存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生命的真諦是什麼?托翁51歲時,精神世界受到劇烈的挑戰。

作為有正義感的貴族,托爾斯泰想擺脫道德的敗落帶來的混亂無序,想擺脫常規的文學教育中顯而易見的偽善,他致力尋求一個博愛、公平、仁義的世界。他想教育鄉民,於是到鄉村開辦學校。

托爾斯泰多次出國,大量接觸歐洲的著名學者,進行自我完善,用卓越的智慧來武裝自己。但他還是無法掩蓋自己不知道應該教給人們什麼?為此他陷入苦惱,於是放棄了所有,來到大草原,盡情的呼吸巴士基爾的空氣,喝草原特有的馬奶酒。

他努力的尋找為善之道。每一次,當他想表現出內心深處從善的願望,成為更好的人時,他看到世人用蔑視和譏笑來對待他。但是,當他沉迷於慾望之中時,收穫的卻是一片掌聲。在他的眼中,這個世界的善與惡彷彿是顛倒的。

在長久的探索中,他從東西方先哲的智慧中找到共鳴。他相信人類降生於世是有使命的,這個使命在於他能自強不息地追求道德上的完美。

天國在你心裡

1879年~1880年,托翁完成《懺悔錄》的主體部分,1882年正式出版。這部自傳性質的著作,與奧古斯丁、盧梭的《懺悔錄》並列為世界三大《懺悔錄》。由於書中部分內容否定俄國東正教,稱「基督教中沒有基督」,遭到教會書刊檢察機構的激烈反對。

儘管托翁自幼接受的是東正教,但他後來脫離了宗教,不去教堂做禱告,拒劃十字架和齋戒。雖然他不去教堂,但他依然努力完善自身的道德;他努力提升自身的學養以及生活必備的各種知識;努力改善身體的健康,通過各種運動使身體保持強健;努力完善自身的意志,通過克服各種困難,增強內心精神力量的強大。

但在眾多的完善中,托翁認為最根本的就是致力於道德上的完善。他放棄的是宗教的外衣,並沒有放棄對神的信奉。信神和信宗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他意識到「天國在你的心裡」,而不是在任何一種外在的形式中。他努力的向內心世界探索人生的真諦,這也成為他創作的動力之一。

他領悟到,他所追求的信仰,是源於生命的真正力量,是在實踐中真正的走向神;而宗教勢力尋求的是在世人的面前完成一項人中的工作,因此教會之間會有爭鬥和攻擊。托翁理解到,教會為了維護宗教的勢力,曾發動過宗教戰爭,發起宗教審判,公開焚燒不合教會理念,但是蘊涵真理的書籍,甚至羅斯人曾以基督名義屠殺自己的同胞。這是極其可怕的,這些行為完全違背對神的信念。(《懺悔錄》卷15)

托爾斯泰認為:信仰是生命的力量。對於人生的祕密,從精神信仰層面來解答,這能夠為人提供深刻的智慧。信仰不是理論和學問,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需要通過親身實踐才能從中體會到人生的意義。

他眼中看到的世界是一座巨大的廟堂,而光明正從天頂射向人間。

領悟德的意義

1891年10月,在回覆聖彼得堡出版社提出的問題,哪一個作家和思想家對他的影響最大時,托爾斯泰說,孔子和孟子對他的影響很大,但是老子對他的影響卻是巨大。

《托爾斯泰與東方》是研究托爾斯泰的重要著作。其中,在「托爾斯泰和中國」的章節中,闡述到宇宙的法則對世間的影響,也闡述了學者對道和德的理解。

書中講到,中國古代的道家思想,在當時產生了具有高度文明的學科,包括天文學、化學、醫學等。它是基於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對物質變化過程的記錄和反思,總結出的自然法則。在自然變化持續更新的力量下,產生了春夏秋冬四季,這是世界運動和發展的表現。人類在生存中,同樣存在不斷更新的力量,死亡與新生每天都在上演。這個世界所有的表現都體現出更新力量的巨大。源於宇宙運動的法則,產生出龐大巨大的更新力量,而世間的宗教和政治也都處於宇宙運轉的法則帶來的變化之中。

要想理解老子的思想,就要理解「德」的意義。「德是一種物質存在的形式,從道中產生」,「德能育化萬物,滋養萬物,也能引導他們,使他們修煉。」當時的學者認為,德是一種物質,只是人的肉眼看不見。德是事物的本質,如果遵循道的法則,就會產生無量無計的世界。

當時,在東方的認知中,德是一種物質,它可以轉化成人的福分,健康、財富、官運等等,也可以使立志修行的人進入很高的境界。所以中國老人常講「行善積德」、「缺德」、「祖上積德」等話。這是從久遠流傳下來的一個重要的普世價值。

1877年,托爾斯泰接觸了道和德的意義。在他的眼中,老子是一位偉大的道德之師,老子的思想在東方具有上千年的教化傳統,意味著美德和博愛。托爾斯泰將從老子思想中領悟到的倫理價值、理想的思維方式,融合到日常生活中、教學中,甚至文學創作中。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托翁理解到,要想得到真正的道,就不能與世隔絕,並且要廣泛地去愛。獨自的去愛是遠遠不夠的,要將心中的道和千百萬人聯繫起來,由此會產生最偉大的愛。

來自東方的思想,經過托翁的詮釋後,成為羅斯人能夠接受和理解的普世理念。

參考書籍

1.(俄)列夫•托爾斯泰《懺悔錄》

2.《列夫•托爾斯泰和東方》,亞歷山大•希夫曼,1971年(《Лев Толстой и Восток》. Александр Шифман 1971 г.)

3.《亞洲對托爾斯泰的回應》羅曼•羅蘭,2008年(《Ответ Азии Толстому》. Ромен Роллан. 2008 г.)@*#

責任編輯:蘇筱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