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

在南瀛灑下音樂種籽——張兆榮醫師的音樂夢

留歐學子林佳臻返鄉音樂會。(徐小雲/大紀元)

【大紀元2017年08月09日訊】

「銀行存褶的數字也許讓人高興,但只有音樂真正讓人感動。」——張兆榮醫師

張兆榮曾對友人談起:「這10多年來我常在國內各演奏廳欣賞音樂,也經常到歐美有名演奏廳觀賞世界一流樂團的演奏。若要問我哪個樂團的演奏最讓我感動,我要說看到新民國小10來歲的孩子演奏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命運》時,我真的感動落淚,有什麼能比看這些孩子如此專注的神情更令人感動呢?」

新營文華婦產科張兆榮醫師生於1953年,讀小學時,立志要成為一個音樂家。雖走入濟世救人的醫師行業,但對音樂仍然不能忘情,除贊助國中小音樂教育外,更在婦產科頂樓,裝潢一間可容納6、70人的音樂演奏廳。在他源源不絕的愛心灌注下,20年來培育了無數莘莘學子進入音樂世界,享有「新營音樂教育推動之父」美譽。

在8月9日「歐風飄南瀛——留歐學子返鄉音樂會」前,張兆榮醫師接受了本報獨家訪談。他表示,新民國小音樂班成立迄今,曾經舉辦過10周年、20周年的音樂會,但8月9日舉辦的留歐學子音樂會,是首次純粹以國外返台音樂家為主的演出。

「今天是一個開端,希望以後每一年都有返鄉音樂家的演奏會,尤其是國外回來的,對我們國內學習的小孩子而言,是一個很棒的鼓勵和刺激!讓他們有一個目標,以後也要跟這些學長、學姐一起到國外去學習,用音樂讓這個社會更和諧、更美好。」

成立國中小音樂班 培育英才

張兆榮表示,新民國小的音樂班成立20年了,成立之初是為了紀念他的小學老師——鄭奇章老師,這一直是他的心願。「1965年,當時他教我們六年級,是相當認真的一個老師。很可惜的是,在我念高中一年級的時候,鄭奇章老師帶學生到新營國小去參觀展覽,被石頭砸到頭部,兩天之後就過世了。」

張兆榮聽到噩耗,當時許下心願,「如果以後有能力,要幫鄭老師蓋個紀念館!」1998年,適逢鄭老師逝世30周年,張兆榮慨捐1千萬元,讓宏偉的「鄭奇章音樂館」如願在新民國小落成啟用,並且協助成立音樂班,尋找很多很優秀的師資,幫助學生學習成長。

「音樂班成立的前幾年,我們相當用心的,找最好的老師,不管是國中、國小音樂班,我們都是網羅這個地區最好的老師來教他們。甚至帶學生到日本京都、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等學校做音樂交流。」今年7月,也帶南新國中青少年管絃樂團,到維也納、布拉格表演,張兆榮認為,「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把台灣的音樂教育成果在音樂之都的維也納及布拉格,進行交流。」

讓愛樂的種子 走進普羅家庭

「如果問我為什麼對音樂這麼投入,因為我本身對音樂就有興趣,而且小孩也念音樂班,我是跟孩子們一起學習成長。」20年來,張兆榮成立 「新營愛樂協會」,舉辦3、400場的音樂會。而在他的婦產科頂樓也裝潢了可容納6、70人的演奏廳,買了一台世界著名的Fazioli公元兩千年紀念名琴,舉辦近百場家庭音樂會。

左起:張兆榮醫師、林佳臻媽媽、張逸中、林佳臻、王智玄、林佳臻爸爸。(徐小雲/大紀元)

張兆榮推動音樂最大的感動是看到音樂的普及化,「台南地區音樂的發展,就是從音樂班的成立,到戶外音樂會的表演,慢慢地成長、茁壯。越來越多台南市民,他們走到音樂廳來,享受音樂的感動,能夠接受世界最好的音樂,這是我們這幾年來在做的事情。」

張兆榮表示,新民國小音樂班的學生,20年來到國外去深造,成果斐然,「不管是德國、奧地利、美國,世界各地都有我們畢業的學生,在外面學習。」「而我們這次返鄉音樂會,就是把他們學習的成果做一個展示。在國外樂團表演的,或者是拿著研究所碩士、博士回來的,能夠跟鄉親分享他們學習的成果。」

留歐學子音樂會 林佳臻返台 

這次留歐學子返鄉音樂會,除了有低音大提琴林佳臻演奏,還有小提琴呂皓鈞、中提琴鄭涵之、大提琴張逸中、鋼琴林京慧與王智玄等人一同演出。

6人當中,以林佳臻的學習歷程最勵志與驚險。 由於低音大提琴琴身較大,演奏費力,是歐美交響樂團中的音響支柱,演奏者多以男性為主。林佳臻9歲進入新民國小音樂班,因緣際會選擇了低音大提琴,挑戰了許多不可能的紀錄。

林佳臻演奏低音大提琴。(徐小雲/大紀元)

1994年出生於台南新營的林佳臻,就讀南新國中音樂班一年級時,考入奧地利國立格拉茲音樂大學的先修班,先後跟隨Alfred Krawagna及Petru Iuga兩位教授學習,同時就讀格拉茲音樂中學。2010年,林佳臻高二時,跳級考取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正式生,師從前維也納愛樂低音提琴首席Alois Posch教授。

2013年春天,林佳臻參加斯洛維尼亞Svirél國際音樂大賽弦樂器獨奏比賽,以紮實的技巧,獲得青年組首獎。同年冬天,19歲的林佳臻考入擁有110年歷史的奧地利音樂藝術家交響樂團,成為第一位台灣籍、最年輕的團員。連續三年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實現了許多音樂家的夢想。

柏林交響樂團 最年輕音樂家

張兆榮指出,「林佳臻除了有天分,又很勤奮。在個人努力以外,家長的支持是相當重要的。還有她的運氣,她必須在人生地不熟、很生疏的環境中,碰到很好的人,一些德國人、奧地利人的寄宿家庭,願意照顧她,把她當自己的小孩來照顧,這是很不容易的!」

林佳臻10年來在海外求學、單打獨鬥,縱使在生活上遭遇種種難題,對理想的追求從未放棄,既堅持又堅強,在音樂領域上不斷自我提升。2016年春天,以第一名成績考入德國國寶級交響樂團、柏林國家交響樂團,成為該團自1570年成立迄今,第一位台灣籍、最年輕的團員。在柏林國家歌劇院與柏林愛樂廳,經常可見她參與演出的身影。

張兆榮表示,全世界最好的樂團就是德國的樂團,而德國最好的樂團就是柏林愛樂交響樂團,「要進入這種最頂尖的樂團,評選過程是相當嚴格的,幾十個、幾百個人才選一個,真的是很頂尖、很top的,才能進入這種樂團。這是長期不斷努力才可能達到的,一點都沒有辦法僥倖!」

期許台灣成為 優秀音樂家沃土

張兆榮表示,「我們台南的音樂資優教育,確實可以把很top、很優秀的孩子的根基扎的很深,以國內的音樂教育到國外去銜接,都是很簡單的。到國外去,他們都是很優秀的。因為國外沒有像我們這種國小、國中音樂班教育這麼嚴格的,他們的國中小教育都是比較開放、放任、自由去學習的。」

至於,這些優秀音樂家的能力回到台灣,是不是能夠發揮,張兆榮認為,需要政府及更多團體來支持,「不要讓他們有一身的好功夫,回來沒地方表演,這是我們要來幫忙的。不能靠個人,一定要靠政府、團體來支持。」

「我的音樂人生一路走來,最高興的是遇到許多同好,大家互相觀摩分享,只有喜悅,沒有是非與算計。他們都是我在音樂路上的貴人,我也樂於和大家分享,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讓我們一起努力走進真善美的音樂世界。」——張兆榮醫師

張兆榮醫師。(張兆榮醫師提供)

責任編輯:吳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