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棄高薪金融工作 荷起鋤頭當農夫

人氣: 633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8年03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朱孝貞台北報導)台灣農業不只是最近北農事件,還存在一些問題。根據2016年農委會統計,台灣農民人口平均年齡高達62歲。如果沒有年輕人繼續投入農業,世界聞名的台灣農業可能走入歷史。還好,有人願意一馬當先放下金融工作投入農業,承先啟後為台灣農業開創新紀元。

往北宜公路前進當轉入雙峰路後,空氣越來越清新,同行的六個人不約而同搖下車窗,揚起鼻子吸著奢侈的好空氣。兩旁樹木蔥翠山路很小,只容下一台車行走,隱約可見路邊的溪谷,清澈溪水潺潺流過。緩緩抵達山頂,視野一下開展,頓時感覺遠離紅塵走入世外桃源,一隻黑狗迎來吠幾聲示意勿進入,當我們善意與牠打招呼,牠也回應善意,不只不吠還為我們帶路,走幾步就回頭看我們。

 劉翼銓(左1)走在最前面,帶著喜好生機蔬果來賓參觀農場。(朱孝貞/大紀元)
劉翼銓(右1)走在最前面,帶著喜好生機蔬果來賓參觀農場。(朱孝貞/大紀元)

雖然已過了山上櫻花盛開的季節,但是仍有零星櫻花為山中景色增添不少粉彩。在此時此地最近鬧得喧譁的北農事件似乎都與此地農民無關,一群農民正低頭在鋤地。其中一位農夫劉翼銓放棄金融業高薪,他離開辦工桌捲起衣袖拿起鋤頭種菜,心願是想提供好的食物給更多的人,與大家分享他的耕種經驗。他覺得農夫做人很重要,他與天地人互動協調,似乎消費者也接受到他的善念,願意支持他。

放下筆 拿起鋤頭種菜

會做農夫的起源是,父母在一場車禍中同時離開人世, 身為家中長子的他頓時覺得生命有了大改變,應該擔起家中責任。於是辭去大陸金融工作回台灣。把父母後事辦完,開始思考接下來要做什麼?劉翼銓看到父親從事牙醫40幾年,剛離世後一段時間,還常常有病患來電詢問,「劉醫師還有在看牙嗎?好可惜不再看了!」這讓他去思考到,父親的牙醫診所擺設簡約設備也不是最先進的,但患者都始終如一跟隨。想到父親是位很實在的人,才會受到患者喜愛。又想到仍執業中的父親突然撒手人間,讓他覺得「人生短暫無常,自己雖才四十出頭也不知何時會走,應該把握時間做有意義的事。」

劉太太想到這棚架搭建種苦瓜,但收成時因為太高根本摘不到。大家聽了笑成一團。(朱孝貞/大紀元)

以前為了紓解壓力,只做假日農夫參與內心有機農場當令農耕活動。現在父親留下一筆退休金,正在思考接下來要做什麼時,剛好在因緣際會下買了現在這塊土地。劉翼銓夫婦覺得能走進有機農業世界, 他們很感謝黃庭書院的張慶祥講師給予多方面的協助。有很多有機的觀念與做法是來自張老師的教導。

生機農業沒噴灑農藥會有雜草生長。(朱孝貞/大紀元)

全職農夫 身勞累心卻輕鬆

他自己都沒想到會當了全職農夫,他說,「小時候原本體力不好,學校運動會的大隊接力都沒他的份。只能在旁邊做啦啦隊。媽媽也對他說,長大後不要從事需勞力的工作。」當了農夫後現在發現自己是可以做超出能力的事。當然正式投入耕作,剛開始也會很痛苦的,常覺得很累甚至想偷懶,想今天休息一下別做吧。

還有其他讓他不適應的地方,沒做過粗活的手也變粗了,還長繭、長水泡,甚至破皮很痛,還必須繼續做田裡的粗活。蚊子似乎也不歡迎這位新加入的農夫,特別喜歡找他麻煩,常常把他咬到奇癢難受。經過一段時間考驗後,現在已免疫了,蚊子也接受他。他說,「一開始蚊子考考你,是否真的想當農夫。」身體與心情經過了兩個月時間才慢慢適應。

有機農業實行多樣栽種可以減少病蟲害。(蘇昭蓉/大紀元)
有機農業實行多樣栽種可以減少病蟲害。(蘇昭蓉/大紀元)

一年後,現在爬山健步如飛,抬頭一看別人已氣喘吁吁,才驚然發現自己是可以像正常人做需體力的工作。劉翼銓笑說,「在山中歲月身體雖勞累,心情是輕鬆,人很開朗,體力也與日俱增。」

全職農夫應是有理念的創業家

劉翼銓現在是全職農夫,心情與以前只是假日農夫完全不一樣。劉翼銓說,「農夫是個創業家要面對生產、銷售、人事等等事項跟經營一個公司沒兩樣。」其中耕作對農人來說是最單純的,其他兩項卻是很複雜。

劉翼銓的太太說,也曾經上網做宅配,但是發現蔬菜經過長途運送容易被毀損而停止。講到銷售就要面對價位的敏感問題,看到別的農友一斤竹筍賣六百元,自己到底要不要也去賣六百元的筍?

劉翼銓與太太攜手走進生機農業。(朱孝貞/大紀元)

劉翼銓回答這個問題說,開始時內心也是很掙扎,到底是要賺很多錢還是為理想「開始兩種聲音也是在打架,還考慮到農產品是否沒特色就生存不下去,後來想通,只要你的產品健康就能找到理念相同的人來買。」

另外,劉翼銓覺得最重要的事是,以合理價格「可以照顧更多人的健康」不是所有人都有條件做精品農產,如果大家都去走精緻農業,那普羅大眾吃什麼呢?「能照顧100個人就不要把資源浪費掉,只照顧一個人。」把資源分配給更多人更好。

經過一番掙扎後決定不走包裝精緻化商業路線,堅持經營在地化銷售通路,提供鄰近餐廳、市民有機蔬菜。既可節碳又降低售價讓更多人吃得起有機蔬菜,才是農業本質。他體悟到,雖然自己是地主,但也只是過客,老天爺現在借他耕作。那他就把握機會認真做本分的事。

所以他並沒特意去推銷,劉太太笑著回憶說,有一次剛好去一家素食餐廳原粹蔬食作吃飯,跟老闆聊天聊到自己種菜,結果老闆夫婦都很支持有機農業,還固定跟他買菜。

現代農夫也爆肝 他看到有很多農夫身體有很多病痛,有的還累到爆肝。除了可能使力不當造成,也可能是處理事情的情緒造成。劉翼銓的太太說,「看到很多農夫都憨憨的悶,面對 天災、菜價、政策的問題無法處理。」

接著劉翼銓說,外面大環境對農業不友善,農民自己要注意處理這些事的情緒管理,還要懂得照顧自己的身體,多勞動要多休息。很多農夫很會觀察植物與農作物,但卻忘記觀察自己,不知身體累了要去休息。有很多農夫也抽煙、喝酒、應酬,還常常熬夜滑手機,午夜一點多還發訊息。似乎忘了走入農業初衷。

劉翼銓(左)放下金融工作改行做農夫心情更開朗身體更健康。(蘇昭蓉/大紀元)
劉翼銓(左)與劉太太合影。他笑說,「在山中歲月身體雖勞累,心情是輕鬆,人很開朗,體力也與日俱增。」(蘇昭蓉/大紀元)

轉入農業的心願

劉翼銓有兩個心願,第一心願:讓更多人認識並參與農業。第二心願:分享好的體驗,自己在耕作過程調整身心並找到生命價值,而不再是只上下班,心靈空虛。 《禮記·大學》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劉翼銓對《禮記·大學》八目有所體悟:在耕作、銷售、做人的過程就是修心的過程,也是在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把農場管理好已上升到齊家、治國、平天下。

劉翼銓給想投入有機農業的年輕人建議,先做假日農夫體驗農耕生活,一段時間後覺得自己的確喜歡耕作,再去買地。

他非常歡迎年輕人投入農業的大家庭。因為現在農業存在一些問題,根據2016年農委會統計,台灣農民人口平均年齡高達62歲,表示10年後這些農民都70歲,很快的台灣的農業會產生嚴重的缺工問題。

現在很重要的議題是要輔導更多年輕人投入耕作行列。否則台灣以後都仰賴進口,要吃到本土的蔬菜就很難。◇

責任編輯:姜泉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