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茶

【文史】明前茶 雨前茶 品春茶返璞歸真

古人喝茶清談雅緻

宋人王十朋在一年清明時節,有好友來訪。兩人談天說地,簷前綠草茵茵無際,芬芳到天涯。聊著聊著清興浩發,何不山中行?!往山裡走,雅興之人、清談之時,怎能無茶呢?

蟹眼煎新汲,雀舌烹春擷。

澆君文字腸,掉我清談舌。


人生會面難,歲月易飄忽。

君姑爲我留,怱怱莫言別。


(《毛虞卿見過》)

古人的想像力很豐富,透過敏銳的觀察、豐富的聯想,創造了許多生活的樂趣、生命的韻事。那煎茶的泉水沸騰起漩渦,形成了「蟹眼」,那嫩芽春茶似「雀舌」;一茶清香滿口、喉吻韻味盤旋,曲折入了腸啟開了一肚子典故。腹笥打開了,那些生命知見續續湧出。

清談壺底起松濤,松濤激蕩氣迴腸,朋友間你來我往的溫語也得到一山的回應。在這樣的談趣中,可能那傾聽的山也要說句話:「君姑爲我留,怱怱莫言別。」

明前茶、雨前茶、穀雨茶 春茶嚐春

陸羽《茶經》寫道:「凡採茶,在二三四月間」這裡說的是黃曆的時間,換言之,入了春分,就得茶了。二、三、四月間採的茶都是春茶。

自唐朝以來,都是以春天綠茶為美,採茶又以清明和穀雨節氣最關鍵,因為此時節應合了天地的清明精華之氣。清明前後採製的春茶帶著天地清潔明澈的氣質,滌煩悅志,淨化人身、澄澈人心。

古來就有「明前茶,雨前茶,穀雨茶」這些春茶的稱呼,都是從採摘時的節氣來區分的,當然內蘊之韻,也不盡相同。對愛茶的人來說,春茶之韻點滴在心,清代楊汝諧《龍井紀游》詩吟:「明前雨後分槍旗,一碗乍辨色香味」,點破這般心情。

一碗茶,乍辨色香味。(Shutterstock)

明前茶

從春分之後到清明節氣之前採摘的茶葉就稱為「明前茶」,又稱為早春茶、火前茶(清明舉新火),在唐代就有「明前茶貴如金」的說法。那時,茶葉生長時天氣未熱,生長速度慢,茶內含香氣物質豐富、滋味醇和;天不熱所以蟲害侵擾少,芽葉細嫩、飽滿又鮮爽。

節氣的特色造成了「明前茶」稀有、昂貴,在古代是上貢的珍品,一般人很少能得嚐。唐代茶仙盧仝以〈七碗茶歌〉(〈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留名不朽,茶歌以「黃金芽」比喻得到天子專寵的陽羨明前茶,使得如今「明前茶貴如金」仍然膾炙人口:

……

聞道新年入山裡, 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 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琲瓃, 先春抽出黃金芽。

……

唐代詩僧齊也有詠茶詩〈火前茶〉歌頌火前茶的珍貴:百草讓為靈,功先百草成。甘傳天下口,貴占火前名。

黃金芽(大紀元)

雨前茶

雨前茶則是清明之後穀雨之前採的茶葉,製出的清新春茶,又稱為清明茶。這時節天清地明,氣溫適合芽葉生長,茶樹吸收天地精華釀造的礦物質、維生素,讓雨前茶滋味鮮濃,也比明前茶耐泡。

稀少的早春明前茶雖然享有尊寵,得到清明之氣澆灌孕育的雨前茶,更是春茶的象徵,得到茶人的鍾愛。搶先喝上幾泡雨前茶,也是人生一美!陸游詩《出行湖山間雜賦四首》吟詠:「蘭亭步口水如天,市紛紛趁雨前」,就是雨前茶蒸騰人間的寫照

穀雨茶

穀雨到就是春天接近尾聲。穀雨節氣裡所採摘的茶葉稱為穀雨茶,又稱為二春茶,這也是春天最後的茶葉。穀雨節氣,氣溫漸暖、空氣濕度提高,觸轉茶樹潛藏的胺基酸能量,茶梢芽葉肥碩,香氣怡人,久泡餘味悠長。這就是陸游詩中誇讚「穀雨茶香院院誇」的情景。顯然,一千多年前的平民百姓,普遍都得到穀雨茶的滋潤。

茶農們說,真正的「穀雨茶」就是穀雨這天採的鮮茶葉炒製成的。一般茶家都搶著在穀雨前採「雨前茶」,傳說喝「穀雨茶」清火、辟邪、明目。

明代江南人士許次紓在《茶疏》中讚揚穀雨茶說:「清明穀雨,摘茶之候也。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若肯再遲一二日期,待其氣力完足,香烈尤倍,易於收藏。」也就是說,穀雨茶香烈味厚、易於收藏。

順著節氣生活,最能擷取天地的生機,返璞歸真,品茗飲茶也是一樣的道理。過了這節氣,錯過此時機,忽忽人生更何待?@*#

責任編輯: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