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訊

研究生園地(四):心理疾病與讀研究生有關嗎?(下)

很多人發現讀研究生的壓力比他們預期要大得多,美國心理協會的調查顯示,87%的心理學研究生有焦慮症狀,68%有抑鬱症症狀,19%有自殺傾向。(Pixabay.com)

【大紀元2018年07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溫婧澳洲悉尼編譯報導)美國心理協會的調查顯示,87%的心理學研究生有焦慮症狀,68%有抑鬱症症狀,19%有自殺傾向。這些比率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當然,這一高比例還可能由另一個原因引起,就是已經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更有可能讀研。但不論何種原因,研究生的壓力來源值得我們探究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以下是根據對研究生調查報告得出的影響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4、反復失敗所造成的壓力

在學術界,失敗是常見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實驗失敗、論文被拒、無研究資金等。如此經歷反復失敗,即使是最有承受力的學生也會深感頹喪。耗費了數年時間的研究成果,最終竟不被接納或早已被他人發表(或類似的結果已由其他人發表)。如此這般不斷的失敗真是令人難以忍受。對於那些在高中階段習慣了只要通過刻苦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績的學生來說尤其如此。但在研究生院裡,勤奮和成功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我們知道人們對待失敗的態度是決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5、工作與生活的關係處理不當帶來的壓力

當你熱愛自己的事業時,即使每週工作60小時以上可能也不會覺得太糟糕。但有些學生恐怕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因此沒有足夠的時間用來睡眠、運動和關照自身健康。伯克利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平均每晚睡眠時間只有6.6小時,約有43%的人不同意「在過去的一週裡,夜間我能獲得充足的睡眠,保持清醒的頭腦,白天也得到了充分的休息」這一說法。此外,有差不多一半的人認為在過去的一學期裡他們「感覺不適或生病」。

我們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首先,在決定讀研之前學生應先了解他們的職業前景。許多學生開始讀研時,認為自己正走在研究型大學的終身學術研究軌道上,但實際情況卻是只有一小部分博士生有資歷獲得這些職位。但這不是放棄研究生學習的理由,其實學術界內外有很多其它職業可選。不過,學生不應盲目讀研,盲目只會造成幻想破滅。

其次,不能低估歸屬感的重要性。那些覺得被學術界接受的人,在導師的支持下,在與同行的交往中,通常不會受到心理疾病的侵擾,也不太可能退學。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諮詢服務也是至關重要的。當研究生遭遇困惑時,他們需要得到有益的幫助,而不需要擔心會顯露出自己的弱點或表明他們不適合學術職業。

最後,人們似乎越來越意識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不僅是對懶惰的委婉說法。誠然,有些學生不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但也有許多人走到了相反的極端,把自己推到了困苦的邊緣。有時一個看似缺乏動力的學生,其表現其實是一種在重壓下行將崩潰的反應。旨在鼓勵這些學生更加努力工作的各種措施可能基本無法觸及到問題的根源。(完)

責任編輯:瑞木悅